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 警营文化

【警色风华】班泽兴:守护司法“最后一公里”的青年卫士

  • 字体:
  •     
  •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在守护司法公正的“最后一公里”——监狱刑罚执行岗位上,1996年出生的班泽兴,以五年青春诠释了新时代青年民警对法治的执着信仰与专业追求。作为法学专业毕业生,他深知刑罚执行绝非机械操作,而是承载着法律尊严、关乎服刑人员改造前途、牵系万千家庭与社会安宁的关键环节。自踏上岗位第一天起,他便以青年人的锐气和法学人的严谨,将“精研法律、深耕专业”奉为圭臬,在日复一日的履职中淬炼本领,用奋斗擦亮警徽。

案头深耕:筑牢专业根基

班泽兴的案头与办公电脑桌面,堪称法律法规、司法解释、政策文件和权威期刊的“前沿阵地”。他深知刑罚执行工作政策性强、法律更新快,唯有持续学习,方能紧跟时代步伐。他常言:“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而精准实施的前提是透彻理解。我们手中的笔,既关乎法律尊严,也系于个体命运,容不得半点模糊。”工作五载,他养成了雷打不动的“三必看”习惯:最高法、最高检最新司法解释必第一时间研读;上级政策文件必逐字逐句领会;权威刊物关于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等焦点问题的理论探讨与案例分析必深入钻研。他不仅关注法条文本,更注重把握其立法精神与价值考量。通过积极参加业务培训,虚心向老同志求教,他在点滴积累中将法规政策内化于心,对刑罚执行核心业务的政策边界与法律适用了然于胸,迅速成长为科里的业务骨干。

实战砺剑:磨砺专业锋芒

班泽兴的专业素养在纷繁复杂的案件办理中经受检验、持续升华。一次审核减刑案件时,一份看似材料齐全、改造表现良好的卷宗引起了他的警觉——其中“确有悔改表现”的认定缺乏具体行为支撑。他立即调取该犯全部原始档案,并深入监区,向直管民警、同监舍罪犯多方核实其日常言行与思想动态。抽丝剥茧、严谨论证后,他发现该犯不仅未履行财产性判项,还存在“狱内借卡消费”行为,其悔改的深度与稳定性存疑。基于扎实证据和清晰法理,他提出了更为审慎、准确的认定意见与呈报建议,有效规避了潜在法律风险。

青春同行:书写法治答卷

五载春秋,班泽兴以青春为笔,在刑罚执行的庄严画卷上镌刻忠诚与担当。他俯首案牍、精研法理的身影,是青年民警对法治信仰的最真诠释;他字字千钧、严谨求索的执着,是守护公平正义的不渝盾牌;他倾囊相授、薪火相传的热忱,是照亮后来者征途的青春烈焰。

班泽兴的故事,是奋战在监狱刑罚执行一线无数青年民警的缩影。他们以扎实专业为刃,以忠诚法治为魂,在平凡的岗位上忠诚践行司法公正的最后一环。高墙之内,青春的力量正汇聚成磅礴伟力,用实际行动捍卫法治尊严、守护社会安宁。这正是新时代监狱青年民警昂扬的奋进姿态与亮丽的职业底色。

分享: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