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不管是对于子女还是父母,陪伴都显得十分重要。
对孩子来说父母的陪伴不仅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并且作为子女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着他们。
如果家长在女子成长的关键时期,缺失了陪伴,那么这种缺失不仅会成为自己无法弥补的遗憾,更会造成女子心理上不好的影响。
对于父母而言百善孝为先,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陪伴和孝敬父母是子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当父母一天天老去,子女却不能在膝前尽孝,甚至出现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情况,将让人懊悔不已。
下面请看一看
贵州省沙子哨监狱里面的这些案例
案例一 世间没有后悔药
李某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和收入不错的工作,生活平平淡淡、快快乐乐,一念之差,因经济案件被判有期徒刑6年,妻子因此与他离婚,母亲也因为一时难以接受这个事实的打击,身体大不如前,小病不断。
在一次拨打亲情电话中,李某得知母亲又生病了,在与民警汇报思想时痛哭的说:“都怪我一时鬼迷心窍触犯了法律,这些年给家人带来了那么多伤害,是我对不起他们,现在我妈又病了,现在我最害怕的就是子欲养而亲不待,我现在真的好后悔!要是真有后悔药,我愿意付出一切代价购买......”
案例二 陌生的骨肉情
罪犯褚某,因运输毒品罪被判有期徒刑8年,被捕时,小孩才刚出生不久。长期的服刑,使他缺失了对儿子的陪伴。在一次视频会见中,褚某终于看到了自己的儿子,由于在儿子的印象里“爸爸”的存在只出现在妈妈讲的故事中,面对屏幕前的爸爸,7岁的儿子却如同看“陌生人”一般看着褚某,始终叫不出“爸爸”两个字。
“儿子,快叫爸爸,叫爸爸呀!”
“妈妈,他是谁呀?”
“......”
听到儿子这句话,褚某沉默了,悔恨的泪水夺眶而出......
案例三 这样的身教不能要
罪犯张某,在家时性格比较暴躁,经常因为打架斗殴而出入派出所,对于自己的儿子陪伴很少,更常以“不打不成材”的方式进行教育。甚至对孩子说:“在学校里谁打了你一定要去打回来,要像个‘男人’不能被欺负。”孩子在这种环境下长大,形成了粗暴的性格,也在心里种下了暴力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的认知。
在一起案件中,张某因为寻衅滋事罪被判有期徒刑一年零六个月。然而,此时他刚刚大学毕业的儿子,也因为所谓的“哥们儿义气”参与打架斗殴,最终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刑,走上了和父亲一样的道路。
当张某得知这个消息后,懊悔不已,在民警对他进行个别谈话时,张某后悔地感叹道:“哎!都怪我以前经常跟狐朋狗友在一起耍,没有好好陪伴他,更没能正确的教育他,这辈子是我害了他呀”。
可能有人会认为犯了罪不就是坐牢失去自由嘛!殊不知,除了失去自由和与社会发展脱节外,更会对自己的父母及子女造成严重影响,这些影响才是最大的代价,并且将永远无法弥补!
其实遵纪守法与违法犯罪往往只在一念之间。
在此民警提醒:违法犯罪,成本太高,请多想想年迈的父母,想想为了这个家辛勤付出的伴侣,想想对未来有无限希望的子女,别让本该陪伴他们的美好时光成为终生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