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 改造之窗

没有豪言壮语,只有踏实坚定的脚步和担当奉献的精神

  • 字体:
  •     
  •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陈涛,中共党员,大学学历,现任沙子哨监狱医院副院长。入警以来,陈涛多次获“优秀公务员”表彰,获监狱局个人嘉奖一次,2次荣立个人三等功,2023年被司法部评为“全国监狱先进个人”。

“矫正恶习,要从良好的行为习惯开始”



眼神锐利、雷厉风行、细致认真……这些是与陈涛共事过的同事给予他的标签。2009年,陈涛警校毕业通过公务员考试成为一名监狱人民警察,先后在狱政管理、刑罚执行、罪犯教育改造岗位工作。

罪犯教育改造工作中,陈涛深知矫正恶习要从养成良好的行为开始,而罪犯内务卫生管理则是他选择的切入点。他不断与身边同事学习请教并积极摸索,利用学习到的先进做法经验,创新制定内务整治清单,不间断强化检查督查,及时兑现奖罚,有效利用内务卫生整治这个支点,推动强化罪犯行为规范养成,罪犯监管改造秩序、改造质效得到提升。

“组织让我上,我就不能当逃兵”

“组织让我上,我就不能当逃兵!”2015年,陈涛来到监狱医院一分监区任分监区长,作为监狱的传染病专管监区,陈涛自然知道其中的危险,他认真学习传染病防治及心理学知识,用科学全面的传染病知识和行动打消身边同事的疑虑。



“我总觉得直管我们的民警内心很歧视我们”。与罪犯徐某某的个别教育谈话,让陈涛深知传染病病犯是个敏感的群体,要改造好他们,民警必须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让他们感觉到不被歧视。

“大家最近改造有没有困难?”“有没有给家里写信打电话?”“有什么事常和民警沟通。”……不戴医务手套,与罪犯沟通时总是严肃而不失轻松,时不时还会轻轻拍打罪犯的肩膀鼓励他们安心治疗积极改造。在传染病犯的监管改造中,陈涛就是通过这些微小细节,逐渐改变罪犯对疾病的认知,让他们卸下思想包袱,从而自觉配合治疗并积极投身改造,取得良好的改造效果。



“改造他们,攻心是最好的利器”。

在传染病罪犯监管改造中,少数罪犯不愿配合治疗,陈涛始终坚持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利用网络、报刊杂志查询相关知识,在监区积极开展生命文化教育,心理团辅疏导,并积极联系罪犯家属,争取亲情支持,对症下“ 药”,让一些想放弃治疗的传染病犯坚定改造信心。

罪犯熊某,因自感罪孽深重,对不起受害者及家属,加之身患疾病,自觉“刑期比命长”,不愿面对现实,思想消极,一直有轻生的念头。陈涛通过查看该犯档案,谈话了解到该犯服刑前有一段事实婚姻,没有领取结婚证却有一个儿子。陈涛便以此为切入点,积极联系该犯亲属带其儿子来监开展亲情帮教,随即展开专题谈话教育,逐渐化解罪犯熊某心结,在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引导教育下,该犯改造表现逐渐稳定。



作为传染病专管监区分监区长的陈涛,本着“收得下、看得住、管得好”原则,带领分监区民警摸索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先后制定了传染病犯日常管理、就诊流程、服药工作等多项管理制度,实行定期排查分析工作法,对各类隐患实行每日一排查、每周一剖析、每月一分析,确保对重点罪犯、危重病犯全方位监控、包夹。在分监区民警的共同努力下,实现分监区自成立至今监管“零事故”、医疗“零感染”的好成绩。



“监狱人民警察的工作重心,就是围绕监狱安全稳定的方方面面,事无巨细,需要我们踏实坚定的把各项工作做扎实。”这是陈涛常挂嘴边的话,也是他对待工作的态度。因工作需要,陈涛现提任沙子哨监狱医院副院长,面对新岗位新工作,他仍然没有豪言壮语,只是用一贯踏实坚定的脚步和担当奉献的精神诠释着一名监狱人民警察的责任。

分享: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