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瓮安监狱教育改造工作以维护安全稳定为前提,坚持硬件不足软件补工作思路,着力践行治本安全观,拓展新的教育载体,推行新的教育机制,积极推进“三化”建设,大力实施向教育要稳定、要质量的治本战略,从而使教育改造工作取得了新的突破,有效地提高了改造质量,为监狱连续8年实现“四无”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深化多彩监区文化建设,提升服刑人员人文素养
监狱以“一区一品”建设为载体,各监区深挖亮点,形成了“德润狱园”、“红色传承”、“琴画星空”、“鼓舞精神”、“国学溢香”、“狱园花语”、“健康365”等7个监区品牌文化,充分发挥监区文化在教育改造中的引领作用。这些品牌文化有实效、有内涵,如三监区的品牌文化“琴画星空”,以组建葫芦丝学习班和书画学习兴趣小组为载体,营造服刑人员“琴”“画”“书”等文化氛围,让他们感悟到求真品美的愉悦和塑心养性的文化正能量,从而孕育宁和至善的健康改造心态;又如五监区的“国学溢香”,对《论语》《弟子规》等经典国学,通过课堂教学、演讲、背诵、朗读等形式弘扬人文精神,倡树道德风尚。
一区一品
为营造多彩监区文化氛围,监狱确立了“法佑平安”“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健康所系 生命相托”四大楼宇主题,并精选彰显正能量的图文内容,制作47块PVC板置于楼宇外墙。监区根据各自文化品牌建设实际,以色彩斑斓、图文并茂的形式装点楼道和走廊,增添了不同的特色文化元素,使服刑人员置身于良好文化氛围之中,有效提升了他们的文化素养。
楼道文化
此外,监狱以时间节点教育为抓手,以文化月系列活动为载体,确保季季有主题、月月有活动,大力弘扬改造正气为主旋律,不断推进多彩监区文化建设,有效发挥了监狱教育改造职能。1月份,利用春节这一时间节点,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缓解服刑人员思家想亲情绪;2月份,启动“给他(她)一封信”活动,鼓励服刑人员忏悔过去、讲述改造、吐露心声;3-6月,监狱先后开展了“感恩母亲”主题演讲比赛、心理互助员培训、第四届服刑人员队列会操比赛等;7月和9月,以“严勤乐美,以文化人”为主题,积极搭建监区文化“大舞台”,先后开展电影进监、红色文化进监、艺术创作评比、监区文化展示、篮球运动会、开放日文艺汇演等六大类活动;10至12月,组织开展书画摄影作品巡回展、心理健康手抄报比赛等系列活动。在冬季阅读活动中,监狱订购国学经典,书画美术等相关书籍,由民警组织服刑人员晨读,并发动大家自购书籍,鼓励自主阅读,在狱内掀起了购书、读书热潮。
服刑人员手语操比赛
二、严抓“三课”学习,切实夯实教育基础。
严格落实“5+1+1”教育改造模式,细化教育日“三课教育”内容,做到有计划、有内容、有安排、有落实,确保教学达到预期目的和效果。一是遴选课件和教师,不断加强干警教师培养,集中开展优质课件和优质课堂“双优”评比活动,通过开展课件制作、授课技能培训、现场评比,着力提高民警教学水平。二是教育改造部门按月制定“三课”教育进度计划,规范周四教育日课堂化教学,思想教育全部制作成PPT,录制视频,通过广电中心进行视频教学,实现了全监思想教育“四统一”,并印制罪犯改造新生记录本,记载各类教育、文化活动、时政摘要等,取得较好效果。三是开展专项专题系列活动,丰富深化罪犯思想教育。根据不同时间节点或上级安排,常态化开展生日“四个一”活动、升国旗仪式及国旗下讲话教育,大力开展认罪悔罪专项教育,把思想教育做严做强做扎实。
心理健康教育
三、深化联合帮教“双延伸” 推进罪犯再社会化进程
监狱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引入社会资源参与教育改造,实现监狱教育改造工作的社会化。2017年,瓮安监狱借开展一年两次的开放日活动,邀请瓮安县政法委、瓮安县文广局以及瓮安、开阳、习水、仁怀、凤冈、盘州、黔西、金沙、印江、湄潭、纳雍、七星关区等12家司法部门进监开展“双延伸”帮教,双方就就服刑人员刑释对接、再社会化等问题,进行了深度的交流座谈,进一步完善我监社会帮教网络,实现了教育管理工作向前向外延伸。开放日活动已成为社会了解监狱的窗口,成为树立监狱良好社会形象的重要载体,不仅让社会关爱的阳光不断洒进高墙内,也让社会对监狱阳光执法、公正执法有了更多的了解。2017年,监狱通过开放日活动和走访慰问,帮教罪犯1500余人次,帮扶困难罪犯家庭20余户。
司法局对各县籍服刑人员开展帮教
四、创新体制机制,助推教育改造工作科学化
监狱积极推动落实“治本安全观”,以党委为主导、党支部主责,建立监区党支部与机关党支部结对共建责任共同体,明确责任共同体职责,压实党组织主体责任,在全监范围内实施推进“一犯两警制”。将监区罪犯划分为数个责任区,每个责任区罪犯都有一名监区民警作为主管民警,一名机关民警作为辅导民警,并具体明确了主管民警和辅导民警职责,双方共同肩负对责任区罪犯的教育管理工作。政治处牵头把“一犯两警”落实情况作为支部党建工作的考核内容,适时开展“四知道”、“十必谈”、“无册点名”和“个别矫正点评”考核,并及时组织专题培训和召开经验交流会,推动民警队伍个别教育水平提升。“一犯两警”实现了对每名罪犯“精、细、准”管理教育和均等教育,有效解决了民警对罪犯教育管理工作上长期存在的职责任务不具体,只“看”不“管”的现象,教育改造向科学化不断迈进。(娄方明 彭明刚 葛海)
个别化矫正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