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时节纷飞的雨点,勾起了我思绪里淡淡的乡愁,记忆里的端午节,母亲会用屋檐水给我们兄妹洗澡,说是可以去除疾病,还会喝一口雄黄酒,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吃粽子,母亲做的粽子黄灿灿亮晶晶的,蘸点白糖一口下去“香甜软糯”人间美味,那是我儿时最美好的回忆,如今变成了我美丽的乡愁。
我的老家在美丽的黔东南锦屏县,家乡的粽子做法简单,但选材特别讲究,都是原生态的材料,糯米必须是家乡特有的“禾糯”,叶子也必须是从山上刚摘下来的新鲜粽叶,灰水也必须是用糯米稻草烧制而成,包粽子时邻里相互帮忙,一根稻草、几片粽叶、几勺糯米,有棱有角的粽子就成形了。
儿时的我们也学着大人的样子包着玩,这是个技术活,可在我们的眼里却是一个有趣的游戏,常常把米撒了一地,记得母亲常常会说的一句话“不会做争着做,等你会做的时候怕你又懒死不做了”那时年幼不懂母亲说话的意思,只是等我会做的时候,却真的不能陪在母亲身边,哪怕像从前一样只是“游戏”。小时候农村没有什么零食,就算有,兄妹多也兼顾不了,粽子也就成为了我幼年时最美好的期盼。兄妹四人从母亲开始准备做粽子就像跟屁虫一样围绕在母亲身边,因为母亲喜欢糯食,也因为兄妹多所以每次粽子都会做很多,粽子包好后母亲就会放进那口平时用来煮猪食的大锅里,把柴火烧得旺旺的,听到柴火燃烧的呼呼声,母亲告诉我们是火在“笑”因为我们家要来客人了。当粽子下锅,我们的期盼又进了一步,开始冒气的时候就一遍又一遍问母亲好了没有好了没有,那种咽口水的感觉用“迫切”都无法形容,因为煮的多,包的个大,所以很晚都没熟,兄妹四人在漫长的等待中,在那个满是粽子的梦里睡去。
路过“惠诚饼屋”,橱窗里罗列着各式各样包装精美的粽子,“水晶粽”“蜜枣粽”“腊肉粽”有些都没有听说过,做工精美、晶莹剔透,确实很漂亮的样子,买了几个回去解解馋,粽子是真空包装,比起母亲做的个头小多了,好像我一口都能吃掉一个的样子,放在锅里十几分钟就可以出锅了,一口下去不是母亲的那个味道,蘸点白糖也觉得欠点什么!不会呀!比起母亲做的粽子它不光内容丰富还加了很多东西的呀?哦也许他少了年幼时的那份期盼,这一刻它最多只能称为一种食物,只是一种商品,母亲的粽子是一段记忆,是一段无边的爱,蘸点白糖“香甜软糯”的人间美味不可复制,那是美丽的乡愁。
看过很多关于“乡愁”的文字,听过罗大佑的《乡愁四韵》也许那时年轻,天天腻歪在母亲身边感受不到那种味道,原来有一天母亲的唠叨也会成为我们的眷恋,“乡愁”是什么?是一段记忆、是你回不去的昨天、是你挥之不去的思绪。记得在离开家的时候,除了带随身的几件衣物和那把相伴多年的破吉他,还带了一瓶家乡的山泉水,玩笑的问母亲这就算我分到的家产吗?母亲说家里还有很多田地你喜欢那块就带走那块,我倒是想带着他们!可是城市的车水马龙容不下他们呀!我只能把它们放在我心底最深处了。故土难离、乡音难改,梦里会时常回到那片养育我的土地,在村头的小河游泳抓鱼、在田野里奔跑和小伙伴打泥巴仗、在山上放牛嬉戏,靠在母亲的背上入梦,母亲打着赤脚走在田埂上咚咚咚的声音像鼓声,随着她的脊背传入我的梦里,那是我美丽的乡愁。
夜深了,伴随轰隆隆的雷声,闪电划破了异乡的黑夜,在山的另一边就是我的家,雨点哗哗,乡愁在这雨夜升华,我轻声对这雨点说“你路过我家乡那条小河的时候请告诉我的故土我一切都很好,请他们放心”我轻声对这雨点说“请带我如梦吧,我要回家赴那场魂牵梦绕的约会,以解我那美丽的乡愁”。(文:吴高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