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味之中,我更偏重于“酸”,在我的家乡美丽的黔东南锦屏县,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三天不吃酸,走路打翩翩”,意思就是“三天吃不到酸的东西就没有精气神”,可见“酸”在家乡食谱中是不可缺少的那一“味”,也正是因为这种情节,造就了家乡各种各样的酸味美食,当然最出名的要算“酸汤鱼”了,不过最为家常的,要算各种时蔬腌制成的美味,所以在我的家乡,每家每户都会有大大小小的用于腌制酸味的坛子,用泥土烧制而成大肚小口,有一个盖子,坛口有一个圆形的圈,盖上盖子倒上水,起到密封的效果,这是古人的智慧,流传至今,至少我无从考证它存在的时间。
那些不便保存的时令蔬菜,或者鸡鸭鱼肉,经过家乡巧妇的加工,接下来就交给咸菜坛,在时间的洗礼下变成另一种美食,呈现在乡人的餐桌上,对于异乡的我来说那种味道变成了一种记忆,深深的刻在了我的世界里,每每想起都会有一种幸福的惆怅,伴着淡淡的忧伤口水只咽,那是家的味道。
在家乡的那个小山村,母亲是做酸味的高手,她说她的技艺传承与外婆。青菜、白菜、稻花鱼、猪肉,这些简单的食材只要一个咸菜坛和少许佐料,在她的手里都会变成各种色香味俱全的美味,酸萝卜、腌鱼、酸菜、腌肉等等,上山放牛、砍柴、外出种地,打包些米饭,这些酸味就是最好的下饭菜,是乡人离不开的那种味道,说到这里想起一句话来,“味觉、视觉、听觉,都是有记忆的,”确实那些味道勾起了我关于从前的很多回忆,我的亲人、朋友、甚至是那条叫“村长”的黑狗。有些记忆比时间还要顽固,无论你走多远,无论你飞多高,你都无法忘怀,因为那些记忆是你的灵魂,在你的血液中流淌,与你今生相伴。
时光飞逝岁月变迁,那个满身泥土的孩子,带着一颗忐忑的心,带着亲人的期盼,离开了那片养育他二十几载的土地,来到了大山另一边的世界,面对色彩斑斓的霓虹灯,面对川流不息的人潮,常常会陷入迷惘之中,一直觉得自己是一颗山间的小树,城市的柏油路太硬,总是无法扎根,内心开始在那炫目霓虹的魅惑下迷惘,找不到自己前进的方向。
取一小包雪藏在冰箱底,母亲亲手腌制的酸菜,清炒或者做一碗酸汤,就着米饭大口吃下,那种熟悉的味道深入到我身体的每一个细胞,占据我的世界,有提神、醒目,的功效,那种味道也在鞭策自己,不要忘记最初的梦想;不要忘记亲人的期盼;更不能忘记大山赋予自己的那份淳朴,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母亲的咸菜坛,让我眷恋的那一味“酸”,母亲的咸菜坛是我梦里的家,无论官及几品、无论富甲几方,唯有家才是你最温暖的港湾,唯有家才是你最大的动力,永远鼓励你让你不忘初心,继续前行。(文/图 吴高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