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 队伍建设 » 警营文化

工作中的尖兵 志愿者路上的标兵

  • 字体:
  •     
  •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文明标兵

曹梓奕
 

32岁的曹梓奕是省未管所三管区的一名民警,他自参加工作以来先后担任分管区内勤、管区狱政干事等工作。他积极热忱、乐于奉献的工作态度和求真务实、尽职尽责的工作作风,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认可和好评。

 

微信图片_20180111085735.gif

 

拯救灵魂,真情点亮启航灯

 

未成年犯,作为服刑人员中的特殊群体,监狱在押人员中的“独生子女”, 存在一定个性。主要表现为思想不成熟,青春期逆反心理,情绪波动大等特点。面对这样的服刑人员,想要达到预想的教育效果,有一定难度。曹梓奕在三管区服刑人员的眼里时而如同对他们照顾有加的大哥哥,时而如同一位管教严厉的父亲,时而如同老师一般悉心教导。

 

微信图片_20180111085750.jpg

 

说起曹梓奕对自己的挽救,服刑人员黄某一脸感激。他说:“是曹警官教会了我做人的道理,重新点燃了我新生的希望。”原来,黄某因抢劫罪被判8年,他性格内向,情绪易冲动,父母因此伤透了心。因而,他心灰意冷,混泡刑期、打架斗殴,成为一名反改造尖子。曹梓奕得知他的情况后,多次找他谈话,从没有训斥过他,而是对他说:“浪子回头金不换。你应该好好改造好好学习,用实际行动取得亲人的原谅,争取早日减刑回家。”就是这么一句平常的话,深深地刻印在黄某的心坎上。“回家”两个字,点亮了他的希望之火。

 

微信图片_20180111085752.jpg

 

思想变了,一切都变了。一次,所里举行文艺活动,从不参加集体活动的黄某主动报名参加,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更是变得积极,每天回到监舍就开始学习相声,最后在所里的演出中获得观众的阵阵掌声。一次两名同犯因琐事生隙,欲打架斗殴,他主动前去制止,受到管区长的表扬。看着黄某的变化,曹梓奕心里非常高兴。他多次打电话做黄某母亲的思想工作,苦口婆心地劝说其家人转变态度,用亲情帮助教育黄某安心改造,早日出狱。曹梓奕的真诚感动了黄某的家人,他母亲终于来看黄某了,接见室里,一阵唏嘘。黄某长跪不起,泪流满面,向母亲表示一定好好改造,争取早日出狱,和家人团聚。从此,黄某思想深处发生了彻底的变化,积极赎罪自新,从“反改造分子”成为“改造积极分子”和“文艺骨干”。

多年来,曹梓奕成功地转化了3名“顽固犯”,他本人也因业绩突出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和教育改造能手。

 

志愿路上,传递大写的爱

 

“快看!它还会翻跟头呢!”当一个变形金刚玩具在翻起跟头时,贵定县昌明镇打铁村的一名孤儿张波(化名)都兴奋地跳了起来,向着“变形金刚”伸出双手,希望可以触摸到这个他从来没见过的“怪物”。张波望着、笑着、憧憬着。

看着张波的笑容,曹梓奕也笑了。这名叫张波的孤儿正是曹梓奕的帮扶对象,在一次车祸中张波的父亲不幸遇难了,母亲也随之抛弃了他离家出走,现在都不知在何方。了解了他的情况后,曹梓奕主动当起了“代理爸爸”,经常利用值班休息时间去家里看他,给他带去捐款和生活物资。工作之余,曹梓奕同志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热心公益事业,在关爱未成年人、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的公益道路上孜孜前行。

 

微信图片_20180111085755.jpg

 

2014 年起,曹梓奕便参加了“壹基金”的志愿服务行列,每月定期到福利院探访,与孩子们一起玩游戏、唱歌、画画等,用爱心滋润每一个幼小的心灵。之后他还作为 “壹基金”项目的主要组织人员,认真配合策划每一次活动并组织实施,通过开展以儿童生活等为主题的活动,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鼓励他们好好学习,让他们体会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据悉,从2014 年至今,他已开展了福利院探访志愿服务、关爱留守儿童活动12次,服务时数约80多小时。

 

微信图片_20180111085758.jpg

 

微信图片_20180111085801.jpg

 

除了留守儿童,曹梓奕还积极投身爱心助学、助残活动。通过志愿服务活动让残障人士得到了快乐;通过帮助偏远山区的孩子完成学业、解决实际困难,增强他们面对生活困难的信心。2014年以来,曹梓奕共参与组织捐款4万余元,每次看到困难人群的笑脸,都能让他体会到志愿服务的快乐与感动。

因热心公益,长期关注、关心、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在未管所青年民警中竖起了一杆文明旗帜。2017年底,曹梓奕同志被省监狱管理局授予“文明标兵”荣誉称号。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青年加入到监狱民警队伍,加入到公益活动队伍,确保一方平安,维护社会稳定。(陆朴芳)

 

 

 

分享: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