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媒体时代的传播速度,绝对的位置于风口浪尖!
其实,关于这一次的杀警越狱事件,作为肩负监管未成年罪犯的我们,作为一样相似具有“看守”职能的狱警,同事们和广大的网民以及众多的专家们一样,在议论纷纷中已经不能独身事外了。
“按道理值班民警不应该只有一个人啊?”
“按道理怎么三套警服会出现在犯人身上啊?”
“按道理凌晨不会由一个民警带一个犯人出监房啊?”
“按道理犯人加戴的械具怎么会打开啊?”
“按道理看守所重重关卡三个重刑犯出不去的啊?”
“按道理”的问题一个连着一个,“按道理”的问题七嘴八舌,直到我听到了一个老同志简单的回答:“就是没有“按道理”啊!如果真是按道理办事,按制度规矩操作,这样的大案就不会发生了!”真是一语中的!
监管安全的规章制度不可谓不多,监管安全制度的形成发展一路上走来,民警流血牺牲所换来的经验教训不可谓不少,沉甸甸的历史告诉我们,“按道理”的问题并不是新问题,警力不足、未设AB门等等并不是我们最好的理由和借口,而警惕性的消失、责任心的缺乏及规章制度的荒废,这才是安全事件发生的“原罪”所在!我们能否从延寿县看守所的事件反思到自己今天的工作上呢?!
一说“警惕性”。很多时候,一说起未管所工作的对象,就往往简单的定义在 “未成年人”这一个符号上。就像听惯了社会帮教人士对未成年罪犯那“孩子们”亲切的称呼,就像平常看到的这一群“听话、乖巧”的教育对象,看到在讲台上“无比悔恨流泪忏悔”的学生。他们的另一面呢?翻开他们一份份沉甸的刑事判决书,看看一个个被他们伤害破碎的家庭,相当部分的未成年罪犯,曾经背负着一一条条鲜活的生命,他们弑亲的举动,疯狂恶劣的犯罪手段,滥杀无辜、不计后果的种种行为,我们决不能有丝毫的忽视和大意!他们一面对亲人流泪一面漠视社会的两面性、教育转化的复杂性我们更不能掉以轻心,他们的身份是未成年“罪犯”我们牢记没有?!失去了警惕心,失去了日常工作中对罪犯的警觉,我们就会把自己置身于危险之中,从而麻痹大意、见惯不怪,从而在过分的“信任”和“无视”中忘记了警察的执法身份意识!
二说“责任心”。关于监狱工作事业 “大家”的责任心不用多说,关于寒窗苦读投身警察职业的不易也不用多说,只说说当我们看到延寿县看守所59岁老干警鲜活的生命消逝时,看到一些民警降职、撤职的处分决定时,甚至可能看到一些民警警服换囚服的时候,我们应该想到自己不仅仅是一名警察,还一样的拥有着父亲、丈夫、儿子的身份。我们的事业神圣,我们“小家”的责任一样的伟大!有意无意之间丢失了这份责任之心,我们面临的可能就是一个个家庭的毁灭,一个个父母、妻子和儿女的痛苦。大家小家之中,我们一样必须珍惜这一份份重于泰山的“责任”。
三说“按道理”。按道理就是准确执行规章制度,令行禁止。看看我们日常平淡年复一年的工作,有没有借口买一包烟见一个朋友走出大门擅离岗位的时候?有没有到点名时间还任由罪犯身在各处的时候?有没有晚上带病犯去医院时大摇大摆走在前面的时候?有没有突遇停电还不点名却呆在监房的时候?有没有民警点名叫犯人锁门的时候?有没有早晚出工收工马虎点名的时候?有没有单独召集犯人独处一室不设防的时候?有没有监管场所钥匙在犯人手中的时候?有没有集体活动中让个别犯人“放单飞”的时候?有没有犯人上课护教民警不在场的时候?并非危言耸听,当我们评论延寿县看守所这么多匪夷所思的现象时,谈论那些摸不着头脑的一系列漏洞时,其实这许许多多的“时候”和“漏洞”,许许多多不按道理的行为方式,就发生在我们身上,引发的事故就曾经发生在不远的过去,好多血淋淋的教训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
“看没有看住,守也没有守住,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看守所呢?”回味着评论员白岩松的结束语,作为监狱人民警察,我们的心里应该是五味俱全。
尊重道理,按道理办事,安全就是对我们监狱人民警察最大的褒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