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监狱心理矫治工作的探索者、研究者、实践者,11月8日至10日,我有幸参加了贵州大学主办的贵州省心理健康教育协会、贵州省心理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暨贵州省心理健康教育协会换届选举大会,听到了最前沿的心理学科学成果,并有幸成为贵州省心理健康教育协会会员。回想各位教授与同行的心理学成果展示,联想到我们未管所心理矫治工作的实际,让我有了有更多的体验与感悟。
罪犯心理矫治作为监狱教育改造工作的重要手段,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我们科学认识服刑人员,了解服刑人员的心理特征提供了重要参考,使我们能够及时的对有心理问题的服刑人员进行心理干预,让服刑人员了解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对帮助服刑人员解决心理问题,维护心理健康,重塑健全人格,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以促进改造目标的实现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心理矫治是现代教育改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监狱改造工作在新时期的深化和拓展,是改造罪犯的一项相对独立的工作方法。因此,培养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心理矫治队伍,培养一批罪犯心理矫治专家显得越来越重要。
就我们未管所心理矫治工作而言,虽然现实工作中还有诸多问题,比如心理矫治工作定位模糊、后劲不足;专职咨询师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及熟练程度不够;兼职心理咨询员的兼职身份不利于开展工作;心理咨询员队伍不稳定等等。但我们看到所党委对心理矫治工作的重视与全力支持,让所有积极参加学习的民警有机会参与各种学习培训。看到一批心理学专业的青年民警在不断努力学习钻研,比如服刑人员指导中心民警罗兰芬自费报读广州大学心理技术与应用研究生班学习并将所学运用到工作中,所撰写的论文多次获奖;心理矫治中心民警彭春燕、管区民警蔡思姬、车路,正在利用业余时间报考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更好的服务工作。看到各管区在与所心理矫治中心协作,整合力量开展心理矫治工作,并取得一定的成效。点点滴滴,犹如冬日里的阳光,更加强化了自己努力做好监狱心理矫治工作的信心与动力。
有信念才会有力量,唯实践方能出真知。希望有更多的民警参与其中,成为未管所心理矫治工作队伍中的一员,以独特的方式,在维护监管安全、提高教育改造质量的工作中展示自己的风采。(文:孙贵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