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朋友圈疯狂转载一篇题为2019年最辛苦的职业,监狱人民警察因押犯结构复杂、工作环境封闭、接触负能量最多等因素被排到了第一。提到监狱人民警察,很多人都会不约而同地想到一个字——“累”。入监罪犯的思想引导、“三无”罪犯的情绪安抚、问题罪犯的教育转化、不能出错的减刑假释材料,忙得像陀螺转个不停……
但是“累”不能成为我们工作的主旋律?面对繁重的工作,我们是否可以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炼出更适合自己的工作模式,尽量减少低效能的工作。比如说与问题罪犯谈话没有对策,时间搭在了耍嘴皮子上;没有熟练掌握办公软件的相关功能,在制作罪犯部分材料时,时间搭在了机械的复制粘贴上;责罚措施脱口而出,时间搭在了等待上……
作为新时代的监狱人民警察,面对繁杂的工作,唯一的解决方式就是转变思维方式,从习以为常的工作状态中寻找突破口。
梳理工作、制定计划,监狱警察每天手头的工作很多,为避免自己一天忙得昏天黑地,要学会制定工作计划,特别紧急的工作任务,要详细标注开始和截止时间,需要对接的部门和同事,梳理清楚、有序开展。这样就可以让自己做到心中有数,不仅不会遗漏重要工作,还会容易把控节奏,自信满满迎接新的一天。一个好的计划,就是成功的一半。
明确要求、有的放矢,很多时候,我们从开始就没有弄清楚工作的相关要求,盲目开展,最终南辕北辙。对于上级安排部署的工作,我们需要弄清楚上级的要求和期望是什么,需要什么时间完成等等,只有确认好需求,我们的工作才有方向,才能有的放矢,从而不至于浪费时间。
管理时间、提高效率,要减少因低效能导致的工作进度慢,不要总以为多投入时间,苦口婆心地劝说,就可以改变人的心灵。殊不知,有时切中要害的关键一句话,就可以点醒迷途中的羔羊!
时间成本也是成本,低效如唐僧般的絮叨说服,效果远不如认真研究狱情后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增强时间管理意识,抽出身来多研究未成年罪犯的心理,多向老民警请教问题罪犯的处理办法,结合工作实际,多打磨、多实践,把罪犯的问题、引导、教育做得更合理,一定会改变监狱警察繁忙的工作状态。
劳逸结合、适当放松,很多监狱警察,尤其是管区内勤民警,感觉忙得像救火队员一样,时刻都是从一个“火场”赶往另一个“火场”,像是有做不完的工作,办不完的事情一样。殊不知,单位让我们完成任务,却并不希望我们顾不上喝水,顾不上谈恋爱,顾不上吃三餐……民警要学会从忙乱的工作状态中“停”下来!
简单说,就是正确对待工作和生活,远离奢华和浮躁,锤炼意志和品质;不能用工作代替生活,也不能用生活否定工作,这二者是生命的二重奏,没有工作,生活就失去了保障;没有生活,工作就失去了意义。工作和生活就是要统筹兼顾、劳逸结合、相辅相成。
调控情绪、适应岗位,监管安全防范工作中现实的与潜在的危险因素增加,罪犯教育和管理手段日趋复杂,难度增大,风险增高;党和国家对监狱执法标准的要求越来越高,执法要求越来越严,民警在这样的压力下,长期处于压抑和焦虑的情绪状态得不到很好的调节和缓解,只有带着满满的负面情绪回家……
随着时间的推移,个人阅历的成长,你会发现这些不过是教育改造罪犯过程中的小事。早知事小,生个啥气?监狱警察一定要学会管理情绪,不要总是只看到罪犯黑暗的那一面,不妨看看他们的改变,见证改变,见证团聚,这应该就是我们这份工作的意义和价值吧!
增强意识、合作提高,随着党和国家对监狱工作的标准和要求不断提升,教育改造罪犯从入监、改造到出所,不再是靠某个民警单独的能力就能高效完成的工作。很多民警喜欢凡事亲力亲为,并以此为荣。长此以往,恐怕有一日会化作“春蚕”和“蜡烛”。你觉得,这是监狱警察这个特殊教育工作者的真实写照吗?其实,这早已不是新时代监狱警察的定位,个人的能力再强,也需要团队的支撑,毕竟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不会干涸。
新时代,监狱警察要把亲力亲为的时间,用来穿针引线,整合、借力。毕竟,人在一起叫聚会,心在一起叫团队。萧伯纳曾经说过:世界上只有两种物质:高效率和低效率;世界上只有两种人,高效率的人和低效率的人。
让我们努力成为高效率的人吧!唯有改变,才能适应新时代监狱工作;唯有适应,才能高效完成各项工作;唯有整合,才能遇见更好的自己!找准方法,提升效率,监狱警察,你不应该这么累!(文/黄智龙 图/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