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中的体验与经历总是贯穿着惊喜与感悟,而青春,是一段最难忘的时光。都说青春是一张白纸,当你挥洒上色彩时,它会被赋予专属的名字。监狱工作,一个需要坚守的职业,看似简单,却充满挑战。他们,正值青春、正当年华,听一听他们释放出来的监狱警察的力量。
入警之初,一个个“新人”带着“零经验”参与到工作之中,却充满着激情与冲劲,但是,当稚气未脱的你遇到一代代“监狱人”,一言一行中、耳濡目染中,你逐渐熟悉着这个职业。
入警之前,李宁是一名医务工作者,他说医生是治病救人,需要病理知识和专业技能,相对客观;现在,即使成为一名警察,但他认为警察也是医生,两者的区别在于一个治病,一个治心,只是,心,太过主观与人为,无法量化,也不好描述,对于如何胜任这份工作,他一直在不断更新对职业的理解与定义。
回想起第一次队前讲话时的拘谨,学习量刑标准与考核办法时的谨慎,个别教育谈话时的盲目,以及第一次值班时的忐忑,有太多太多的不适。但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与摸索中,当他学会与文字材料打交道时要静下心、坐得住;与服刑人员交流时要有技巧、有计划;与同事相处时要沟通、协同作战,他发现自己悄然发生的变化,时而冷静,时而果断,时而严厉时而又不失温情,是的,这就是变化,变得与这份职业越来越融合了。
现在,从警4年的他不再是“新人”,但也还未到“中流砥柱”,正在成长,也在不断更新着对这个职业的印象。当一名监狱人民警察,从陌生到熟悉,如同经历了热恋期转化为亲情一般,他说,刚开始,你觉得胆识是最重要的,慢慢地发现还要具备担当,再后来,你相信做事要先思而后行同时要有预见性。但是,付出的过后也有收获,可能最大的成就感就来自于罪犯刑释后的主动联系,每当听到他们正在新生的路上越走越好,心中会对职业有一份自豪。
学问一词更多地被教育领域或学术界采用,似乎与监狱工作有点“不搭”,但其实,每一个深入其中的监狱民警都知道,这个职业及其特殊,想要做好,真是一门不简单的学问。
大学专业是应用物理学的民警郭洪算是一个“跨界”警察,从警后的第一个工作任务就是对罪犯进行教育改造,当时的他觉得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不会很难,也相信那些所谓的单一的教学方法对所有罪犯都是通用的,但当他的这套方式遇到脾气硬的罪犯时,却犯了难,直到在师父的帮助下有效化解了难题,他心理才意识到,原来教育改造并不简单,很“讲究”。
带着疑问、思考与请教,他开始摸索到了一点方式,结合罪犯的成长环境、性格、需求,通过亲情转化等,逐渐找到了打开罪犯心理的钥匙,最终帮助罪犯转变改造态度,减刑回家。现在你问他“教育改造是那么回事吗?”他的回答是否定的,绝对不是简单的一回事,而是要因人而异。
从警5年,他一直负责教育改造工作,对于这项工作也有了一些心得,由于罪犯知识水平低下,针对知识储备无法适应刑释后的生活,我所探索了“监校合一”的教育模式,在实际教学中,他发现罪犯对技能知识的需求与渴望,他说,我们这些授课的民警也是对教材边学边教,往往一节45分钟的课程背后是近3个小时的准备,因为除了输出知识,你还需要为解答罪犯的疑问存储大量的信息。而这,不就是学问路上的钻研吗?
每一个职业都是独立的,有着自己的体系,但同时又是融合的,与从事它的人不断地发生化学反应。“友情链接”是一个大家不陌生的词,大致意思是具有资源优势的两者之间的简单合作,民警王习贵的监狱工作就是各种不同的链接。
现在的王习贵,从警已有8个年头,但在12年前,他是一名体育教育专业的大学生,毕业后,又参加了大学生西部志愿者。监狱警察的工作绝不简单,有一种无声胜有声的感觉。教育改造、生活卫生、刑罚执行,不同的岗位有着不同的要求,体育本身充满活力与行动力,志愿者经历让他充满爱心与责任,所以,在工作中,他不断地与自己的过去链接,找到更好地工作状态。
运动使人释放压力,科班出身的他最喜爱的运动项目就是篮球,这也是他工作之余放松的方式。球场上,一群志同道合的队友使他与同事保持着最佳链接,他说监狱工作绝不是单打独斗,而是需要“适度依赖”,队友中,能够做好场面控制的后卫唐剑,一个稳重一个幽默的中锋邰军和陈忠凯,不紧不慢的中锋杨伍举等等,赛场上亲密无间的配合也是工作中最好的搭档。
入所管区可以看做是一个罪犯服刑改造的“起点”。为了引导适应改造环境,重复是工作的一大特点:重复交代政策、重复队列训练;考核表、政治作业、思想汇报、心理矫治等基础信息的建立,必须做到详实准确;从罪犯基础信息文字资料的建立到移交登记,对于在移交登记时让民警更准确掌握罪犯的思想动态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任何时候,都与工作的其他环节发生着链接。青春不一定是你最成熟的时光、不一定是你最得意的时候、也不一定是你最辉煌的时刻,当你选择了一个你并不太熟悉的行业与工作,所有的东西从零学起,虽然不断犯错但你一直成长,即使曾想放弃但你依然坚持,学习、坚持、忍受,所以你的青春里有奋斗。(文/何兴 图/陈旺 何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