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 队伍建设 » 警营文化

角色转换后,监狱民警在社区矫正工作中有了新的认识

  • 字体:
  •     
  •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在我的认识中,监狱民警能够到地方挂职锻炼实在是闻所未闻,因而,当去年听到有同事外出挂职时,心中不免有些好奇。所以,对于今年能够获得这个机会,自己真的是倍感珍惜。于是,就这样我被选派到了贵定县司法局,从事为期一年的社区矫正工作。


初来乍到,对于如何投入到这项新的工作,我深感“一筹莫展”。毕竟监狱工作与社区矫正工作并不是一回事,但已无路可退唯有冲锋向前。于是我从对《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的学习开始,把具体的工作内容、职责、纪律要求等逐一了然于胸。一边,坚持向参加过挂职的同事和贵定县从事这项具体工作的同事们学习。一边,利用走村入户参加社会调查评估、走访等机会,深入了解贵定县社区矫正工作运行情况,一并收集这项工作常见的问题和处理方法。工作之余,我主动与今年一起选派出来的其他三位同事,在微信群里交流工作心得,互相学习。这个过程让我感受比较深的就是整理罪犯档案,因为它就是一条刑罚执行线条,对社区矫正人员的管理从报到、入矫宣告、平常学习管理、违规处理和解除矫正等每一个环节都串联了起来。两周过去,我基本上掌握了这项工作的各项业务。

值此,我主要想简要的分享一下,自己对个案的管理和走访后的思考和总结。因为在我看来,要做好社区矫正工作并不是仅靠一身警服就可以的,还需要具体的在实践中开动脑筋寻找每一件事情的突破口。


对个案的管理,我先是通过仔细研究罪犯档案,分析矫正对象犯罪的原因、成长经历、家庭情况、性格特点等,做到知己知彼。当然之前管理监狱罪犯的方法和经验,是不可以完全照搬照用的。对比管教监狱罪犯而言,对社区矫正人员的处罚种类和力度是比较欠缺的,通常他们也不需要获得减刑的机会而故意伪装的去讨好管理者。这也就是在社区矫正工作中,有时会遇到故意不听话、不服管的情况,而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又无计可施的情形。如,在对假释人员吴天某不按时参加学习进行批评教育时,他对工作人员狡辩称其手机掉了没有收到通知,对此司法所工作人员就是说了他几句;针对这一情况,我对该犯作教育时,强调到手机属于你个人的物品与管理制度无关,真的掉了你有义务用双脚亲自前来说明相关情况,而不是成为不遵守规矩的理由,此后该犯认真参加学习不再出现类似情况。因此,我认为对重点个案人员的管理,必须要做到熟悉管理制度、以事实为根据,严格执法又注重情理结合。


在走访和参与社会调查中,我体会到了家庭对一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影响,特别是那些不完整或者是不注重子女教育的家庭,其子女一般都很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这些体会在监狱工作时只是通过典型案例的接触有所体会,而走访多次之后加深了我对家庭关系与犯罪影响的成因认知。例如,金南街道虎场村的未成年人庭某某,在对其审前社会调查时,了解到他跟随长年在外务工的父母一起就读,而他的家长又是极少在意他交往的朋友圈好坏的,最终他与社会上所谓的酒肉朋友们在KTV喝酒时将他人打伤而案发。

如今,参加社区矫正工作两个月过去,我对如何做好这项工作有了自己的收获和认识,并且依然坚持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和改进。以上仅是我对社区矫正工作的一点粗浅体会,下一步我将发挥个人所长进一步探究,如何在以农村为主的布依族少数民族地区,让社区矫正工作得到更好的运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献礼祖国70华诞。(文/图   吴玉进)

分享: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