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河边,有一座名为土城的千年古镇。在这里,红色基因、历史底蕴、地方文化相互交融;在这里,挥洒了毛泽东同志“四渡赤水”这一生最得意之笔;在这里,历史的厚重悠远,生活的怡然自得,古朴而沉着……踏寻着红色足迹。
10月21日我们来到了这充满传奇色彩的千年古城……数不清第几次踏进遵义这片红色沃土,但每次到来都有不一样的收获和感悟。10月21日至25日,在局团工委的精心组织下,贵州监狱系统68位团青相聚四渡赤水培训学院,开展为期一周的共青团青年工作干部培训;5天时间里,我们享用着老师精心呈现的一堂堂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知识盛宴,沉浸在课堂内外共同营造出的愉悦和积极的学习氛围之中。
三个关键词,讲述那一周的点点滴滴!
学习
系统学习了《四渡赤水再思考》、《习近平关于社会建设的重要论述》、《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等知识,也发现自己系统知识的匮乏和不足。特别是当前团青民警思想活跃、价值取向多元化、待人处事个性化,更决定了新时期、新形式下的共青团干部,要不断学习,创新工作手段、载体和形式,更好的发挥共青团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担当
我们怀着对革命先烈无限的崇敬之情,身着红军服,高唱红军歌,跟随讲解员参观了四渡赤水纪念馆、青杠坡战斗遗址、重走红军走过的那一段路……青杠坡对决、四渡赤水的场景还历历在目,青杠坡的枪声,赤水河底的浪涛还震耳欲聋,革命先辈用过的物品、写下的标语还记忆犹新,雪山草地中红军战士艰难跋涉、永不放弃的画面依然印在脑海。霎时间,婉如回到那个奋战的历史长河中,感受当年红军的艰苦战斗史,追寻共产党人革命奋斗的足迹……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回望这段历史,深深地打动着我,让我学会珍惜、懂得用担当和纯粹做好共青团工作的必要。
分享
来自贵州监狱系统30家单位的68名团青,5天的时间里,在课堂上一起学习、一起研讨,课余时一起交流、一起活动。我们来自于不同的单位、不同的岗位,在交流中不仅分享了信息,收获了经验;更开拓了眼界,打开了思路,让我对做好本单位的共青团工作有了进一步的思考。我们一起搭建起的这种交流沟通的平台,仍将继续坚持下去,成为今后我们工作中一笔宝贵的经验财富。
总的来说,此次培训节奏紧凑、内容充实、形式多样、氛围融洽,为我们打开视野、锤炼本领创造了很好的条件,这得益于局团工委的精心组织,四渡赤水培训学院的悉心安排,在此深表感谢。收获知识之外,更收到一份坚定的友谊——1935小分队,因为有你们,让这次培训不光是一次参与学习的过程,更是一次参与生命成长的过程。经此一次,相信今后大家都会多几个在事业上能够出谋划策的导师、在业务上能够互相促进的同志、在情感上能够推心置腹的朋友,以及在朋友圈里时时点赞的伙伴。
总书记说过: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一次同学缘,一生团干情。让我们且行且珍惜,珍惜青春、机会、岗位,在工作实践中不断磨练自己,为监狱事业贡献青春力量。
或许是细雨间走在土城青石板街上的悠然让人静下来倾听心灵的钟声;
或许是一间间古老的木房子和看不到尽头的巷子让人对未来无限可期;
或许是雨水沿着青瓦台掉落在地上的滴答声让人流连忘返;
或许是那一周简单纯粹的校园生活让人暂时忘记世俗的喧嚣;
或许是与团青朝夕相处的无间情谊想要拉住转身的小手……
这一切,都深深的拴住了我的心,这一切,都将成为青春岁月里最珍贵的记忆。(文/图 黄智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