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 队伍建设 » 警营文化

战“疫”先锋|讲述,疫情中的自己

  • 字体:
  •     
  •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他是一名监狱人民警察,他也是一名普外科医生,在防疫期间,最常见的颜色莫过于天使白和藏青蓝,不论是医生还是警察,都在这场战“疫”中不知疲倦的奋战着。当两个身份重叠,会演绎一段怎样的经历?

 


他叫田涛,是贵州省未成年犯管教所医院民警,今天,通过一组数字讲述他的抗“疫”故事……

春节陪伴家人的全部时间15小时

1月23日值班,除夕中午才从医院出来,可能是工作久了的原因,还是有点累。我回到备勤楼休息片刻就赶回贵阳,赴一场一家团聚的约。父亲从河南过来、弟弟从平塘县的驻村点赶来,今年终于可以一家团聚,想想心里就觉得美滋滋的。

来到贵阳,第一时间就去了超市,想多买点菜,晚上一家人好好吃顿年夜饭,陪父亲喝两杯。父亲一个河南大汉为了给我带小孩,只身一人来到贵州,在这边没有亲戚朋友,饮食习惯也不同,这一年真的辛苦了。

菜买到一半到时候,小灵通响了,直觉告诉我肯定有事。“田涛,接到通知,明天所有民警必须到岗到位。”“收到”。挂电话后,内心还是有一丝沉重。因为一切的计划又黄了,始终觉得对家庭太过于亏欠,不知道怎样开口。
回到家,我和家人说了明天一早就要回单位,爸爸听后,低着头,抱着孩子进房间了。

“我和你认识15年,结婚7年,两地分居12年,这么多年都过来了,小儿子再有几个月就满一岁了,你就放心的回去上班吧,家中有我和父亲在”。妻子对我说。

收拾好全部行李15分钟

1月25日,正月初一,擀面杖和面的声音把我从睡梦中唤醒,原来是父亲按照北方的习俗在给我包饺子,要我吃了再出发。一口咬下去,这哪是饺子,这是乡愁、这是父爱,眼泪不自觉的流了下来……



随后,匆匆收拾几件衣服来不及叠整齐便全部收在行李箱。正准备出门,大儿子从卧室跑出来抱着我的腿说:

“爸爸,爸爸,我要你陪着我玩。”

“爸爸要去上班,才有钱给你买玩具啊!”

“你不去上班,我不要你买玩具了”……

我转过身抱着儿子,轻轻吻了他的额头,毅然的走出家门。

每天要走2万步

监狱医院处在疫情防控的最前沿,既承担着狱内防控工做、罪犯的医疗保障和管控,又肩负着狱内执勤民警的医疗保障工作。



回到单位后,我主要协助梁院长在狱外开展疫情的防控工作。我们每天会在几个固定的体温监测点测量体温,对监狱大门、民警执勤点、备勤住宿点进行消毒,对与武汉等疫区有过接触的民警职工抽血、带他们去医院照ct等。我感觉每天总是很忙,除了工作,还要学习上级最新的疫情防控要求,同时在“医博士”上学习第三版、第四版、第五版防疫指南。



我是普外科主治医师,因为业务上的往来,和贵定县人民医院比较熟悉,我承担了民警的验血和照ct等工作。那几天,我时刻都往返于单位和县医院之间。记得同事也问我,你这样老往医院跑,不怕感染吗?

说真的,怎么会不怕?只是那个时候根本没有时间想那么多,想的就是能少去一个人就少一份感染的风险。那几天县城里不允许开车,每天都是走路,每天打开手机都是20000多步。

现在想来,肯定害怕啊,毕竟那几天贵定一下确诊了好几例病例,不过怕也要做啊,职责所在呀,穿上这身警服,一切都是我应该做的。

坚守一线

2月初,我来到监内医院,开启封闭管理。

特殊时期加上换季的原因,最近医务工作挑战严峻:

每天都坚持消毒,背着喷壶在楼层中穿梭;每天坚持定时和不定时的体温监测,发现异常即刻分诊就医;做好病犯的收治工作,特别是发热病犯,仔细甄别、对症下药;“零感染”是我们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对社会、对群众的庄严承诺。

我们设置了口罩回收处,严格按照医疗废弃物处置用过的口罩,从细微处避免交叉感染……


不论是在高墙外的医疗保障,还是封闭管理内的医疗保障,疫情发生以来,监狱医院的工作任务变得很繁重,但是大家都没有抱怨,反而斗志高昂。

没有人退缩、没有人叫苦喊累,监狱医院就像消毒机器不停运转着,大家基本都是连轴转的工作模式,随时待命。我真实地感受到我们团队的团结、有爱、奋进和凝聚。

疫情尚未停止,战斗仍在继续。不知等待我们的,还有多少个寂静的深夜、破晓的黎明,惟愿早日结束。(文/黄智龙)

分享: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