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省司法厅、监狱管理局的正确领导下,未管所紧紧围绕构建“平安监狱”和“依法治监、从严治警、开拓进取、争创一流”的工作目标,坚持以党建统领和带动工会建设工作,充分发挥工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努力探索工会工作与监管改造工作的融合点和服务点,狠抓监管工作主业,大力提高教育改造质量,至今已实现连续十二年无罪犯脱逃、无罪犯非正常死亡、无重大狱内案件、无重大生产安全事故、无重大疫情的“五无”目标。
一、立足新时代,找准发力点,以新思路新举措推动新时期工会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2012年初,未管所举全所之力创建省级文明单位,历时6年,2017年12月荣膺2015-2017年度“省级文明单位”称号。顷刻间,文明之花开遍未管所每个角落,文明逐渐成为未管人的一种特质。面对这一新形势,工会领导班子在对工作现状深刻思考的基础上,提出了“321+N”的工作思路,把工会工作置于未管所发展的大局中去思考、去谋划、去推动,从实践中探索“建设什么样的工会,怎样建设工会”的问题。
“321+N”工作思路即依托职工之家、多彩兴趣小组、劳模工作室“3”个载体,切实服务好、维护好、实现好民警职工的最大利益;做好发挥青年民警特长,积极履行社会义务、承担社会责任,开展志愿活动、助推脱贫攻坚,营造和谐社会的向外延伸和利用民警兴趣爱好,开展“大手牵小手”等活动,培养罪犯正确兴趣爱好,“寓教于乐”地矫正罪犯陋习,向社会输出合格产品,切实维护社会稳定的向内延伸“2”个延伸;积极营造“1”种浓厚的人文环境,为民警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通过“321”方法措施构建起以所为家、协作联动、多措并举、全面发力的工作格局,形成对中心工作“N”种影响的全方位的辐射带动,进一步展示未管所及未管所民警阳光、健康、和谐的良好形象,不断增强未管所影响力。
(一)以三个载体为基础,努力打造暖心警营
1.一个职工之家,切实维护民警职工的切身利益。积极营造“家”的氛围,切实增强民警归属感,解决民警职工后顾之忧,全力维护“两个安全”,助推所的工作不断向前发展。一是坚持深入民警职工家庭“三必访”(即困难职工家庭必访、职工生病住院必访和职工家有丧事必访)和对烈士遗属、困难职工、离退休老同志开展定期、不定期慰问,近年来,累计走访慰问200余人次,使广大民警职工切实感受到了组织的关怀,感受到了“家”的温暖,组织功能得到了进一步增强。二是每年组织全体职工到省会三甲医院开展健康体检和组织女职工开展“两癌”筛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每年邀请心理辅导专家对民警职工开展心理团体辅导和开展医疗急救讲座;为全体在职民警职工办理意外伤害保险;多管齐下关爱民警职工身心健康,进一步提升了队伍凝聚力、战斗力。三是组织民警职工加入黔南片区工会疾病医疗互助会,为困难会员撑起一把伞,进一步减轻重大疾病患病职工经济负担。2017年以来,累计37名民警职工领得到医疗互助,共计发放医疗互助金72520.14元,通过互助互爱增进同志感情,是构建和谐监狱,共享监狱发展成果的重要表现。
2.一个多彩兴趣小组,培养提高民警职工兴趣爱好,打造以人为本的警营文化。组织民警职工成立由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书法、摄影、棋牌、音乐、游泳、徒步、钓鱼、太极拳等12类组成的多彩兴趣小组,200余名民警职工参加,每年开展各类文娱活动30余次,极大地丰富了民警职工的业余生活,健康、阳光、积极的工作生活方式已在未管所蔚然成风,在参加县、州、省各项重大比赛中多次取得优异成绩,充分展示了未管所形象。
3.一个劳模工作室,构建创新成果孵化平台。为弘扬劳模精神,鼓励创新、破解难题,2016年以来,成立了以未管所龙云同志劳模先进事迹为载体,发扬龙云同志刻苦钻研精神的“龙云劳模创新工作室”,以提升罪犯教育改造质量为目的,以破解罪犯职业技能教育难题为目标,定期组织调研、研讨、交流与协作,开展攻关和咨询,孵化出了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监校合一”教育改造模式成果,得到上级肯定和赞扬。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创立,营造了争当先进典型、争创一流业绩的浓厚氛围,极大提升了民警职工的创新意识、奉献意识。
(二)“两个延伸”,内提素质、外树形象,努力打造活力警营。
1.以提升民警综合素质为抓手,做好载体服务监狱工作主业的向内延伸。近年来,先后组织民警职工900余人次到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著名高校学习政治理论、管理思维等内容,提高民警综合能力素质;常态化开展贴近实战、贴近工作的岗位练兵活动,全面提升民警执法执纪、教育改造工作能力;先后组织民警职工到周边县市野外开展素质拓展训练,提高民警身体素质和民警队伍凝聚力、战斗力;为培养罪犯正确兴趣爱好,利用民警多彩兴趣小组资源,深入监内开展“大手牵小手”活动,培养罪犯书法、象棋、篮球、足球、音乐等良好兴趣爱好,让罪犯在静思己过、正视自己,让罪犯心态阳光、积极改造,努力向社会输送“合格”产品;积极与贵定县图书馆沟通协调,并充分利用职工书屋资源,建设监内“流动图书馆”,定期为各押犯单位图书角更换积极向上、内容健康的各类书籍,用知识的力量警醒、感化、引导罪犯认识错误、积极改造。“大手牵小手”活动、“流动图书馆”建设的开展,有力地助推了“一区一品”的建设,为打造多彩管区、营造积极向上的改造氛围,提升罪犯教育改造质量注入了新的活力。
2.以开展志愿服务、助力脱贫攻坚为形式,做好履行社会义务、承担社会责任,丰富构建和谐社会内容的向外延伸。在加强依法治所,确保安全稳定,提高改造质量的同时,大力开展文明创建活动,着力构筑“精神高地”。营造了团结奋进、勤政廉洁、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执法工作氛围,全所形成了秩序优良、服务优质、环境优美、言行文明的崭新面貌,展现了未管所文明的执法形象、廉政形象、办事形象和仪表形象。一是每逢“学雷锋”活动日、重阳节、元宵节等节日,组织民警职工到各敬老院、福利院慰问帮助孤寡老人和孤儿,为他们开展身体检查、疾病治疗和心理疏导等。二是常态化组织民警职工到周边县市各中小学开展“法制进校园”活动和心理团队辅导及个别矫正,在义务普法的同时为降低青少年犯罪作出最大努力。三是以工会分会为单位和自愿参加社会公益组织的形式,到贵定县贫困山区关爱留守儿童和开展贫困助学,履行社会责任,得到当地党委政府、教育部门和群众的一致好评。四是通过与贵定县政法委、检察院、法院、公安局、团县委、教育局、司法局、国税局、地税局、财政局等单位适时开展联谊和开展“送文化下乡”等活动,向贵定县各单位和广大群众展现未管风采,展现民警活力。如:闹元宵广场舞比赛、税收宣传月演出活动、“奔跑吧!春天”长跑比赛、“五·四”联欢、“身边的榜样”评选、“平安贵定·无毒贵定”文艺演出、“红红火火闹春节·强身健体战脱贫”文艺演出、“助力精准扶贫·奏响小康华章”文艺晚会等活动,即增进了与贵定县各单位、同志之间沟通联络,增进了与人民群众血肉关系,同时展现了未管所民警职工队伍朝气蓬勃、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三)以环境优美、内涵丰富为目标,努力打造特色警营文化
近年来,未管所积极探索符合新时代监狱警察职工文化需求的规律,在职工文化建设上,按照结合实际、注重实效的原则搭建了符合监狱警察职工工作特点、符合工作环境要求、适应警察职工精神需要的文化平台,把职工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与突出工会工作的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紧密结合起来,为服务未管所中心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一是建设学习平台。每年开设两场以上道德讲堂,以“省一省自身、唱一首道德歌曲、看一段道德短片、讲一个道德故事、诵一段道德经典、许一个道德承诺、听一番道德良言”为内容,引导民警职工感悟道德、实践道德;建设占地83平方米、藏书30000余册、阅读环境优美的职工书屋,丰富民警职工精神文化生活;学习平台的搭建,为职工会员提高自身水平,更好服务监管主业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是建设传播平台。对外充分利用未管所“两微一网”,大力宣传和推广民警职工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先进事迹,增强民警职工职业认同感;对内积极打造未管所“文化大厅”“文化走廊”“文化楼梯”等等,营造温馨的人文环境,形成“让每一面墙壁会说话,让每一个角落能潜移默化地教育人、熏陶人、感染人”的作用。
三是创建活动平台。充分利用妇女节、劳动节、国庆节等节日,组织开展“中国梦·劳动美”演讲比赛、登山比赛、运动比赛、合唱比赛,既提高职工会员的参与积极性,又为基层职工会员进行减压,既锻炼了职工身体,又增强了基层分委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四是建设健身平台。多功能健身房,斥资70余万元建设了占地400余平米、合理区域划分,包含跑步机、动感单车、仰卧起坐器、哑铃、拉力器等健身器材的多功能现代化健身房,配备专人管理维护,为民警职工营造了一个卫生整洁、安全舒适的健身环境。
二、创新发展“321+N”硕果累累,助力未管所各项工作好花常开、好花常红
通过上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一系列举措,民警职工的凝聚力、向心力得到前所未有的激发。通过“走出去”,经风雨、见世面,观念不断更新、视野不断开阔;通过“请进来”,强素质、促实践,履职能力进一步提升,勇于担当、敢抓善管的实干劲头蔚然成风。一个家,“家”的氛围日益浓厚,民警职业认同感、工作责任感、集体荣誉感进一步增强,爱岗敬业、奋发有为的势头正在形成。一个组,丰富民警职工业余生活,队伍凝聚力、战斗力得到提高,更向各界展现了未管所民警职工阳光、积极的良好形象。一个室,在管理罪犯的道路上,通过研究型、技能型、实践型的团队组织,充分运用劳模精神,多方破解,为提高教育改造质量提供新方法、新途径。创造性提出的“监校合一”办学模式,破解未成年犯职业技术教育难题,该课题获省直机关目标绩效创新奖和全省监狱系统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破解未成年犯职业教育难题二等奖。2017年初在“监校合一”攻关课题的基础上再次创新,提出了“监校企合一”。让罪犯能出监房就进厂房,能依靠自己的一技之长养活自己,走出一条生存之路,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确保监管秩序持续稳定,为社会长治久安做出应有的贡献。
“321+N”模式实施以来,民警职工自觉坚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尊崇尊老爱幼、扶危济困、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价值取向,良好道德风尚在所内蔚然成风,“小家”蒸蒸日上、“大家”健康和谐,工会组织堡垒作用得到凸显,所的各项工作不断稳步向前发展。经年沉淀,未管所“大家庭”结出累累硕果:所工会2013年、2015年先后被省监狱管理局评为“先进基层工会”,2014年被省人民政府授予“五·一”劳动奖状,民警肖治康、梁泓、田涛、雷璐等4人因“见义勇为”被未管所通报表扬、被中共贵定县委宣传部提名2014年度“贵定榜样”人物、被省监狱管理局各荣记个人三等功一次,2016年7月,被贵州省司法厅荣记集体二等功,2017年12月,被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授予全省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随着“321+N”模式的不断深入,未管所工会建设得到不断提升,基层分会“动”了起来、广大民警职工“转”了起来,极大地激发了工会工作活力,进一步增强了民警职工队伍建设,“321+N”工会工作模式成为了未管所工会的“品牌”和“名片”。(文/黄智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