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 队伍建设 » 警营文化

我所思念的不止是过年,而是那故乡的年味,那人情的温暖......

  • 字体:
  •     
  •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古人以农事为主,所以每个节日都按照农时安排,先祖们设春节的意义,大概是因为人们辛苦了一年,该停下来休息几天,乐几天,大家玩一玩,走亲访友,只等正月十五一过,又该忙活了。过春节,为的是储备力量,迎接又一个春种夏管秋收冬藏的艰辛劳作。

家乡的“年味”

小时候最盼望的就是过年了。在我的家乡,贵定县洛北河大寨,一向是热热闹闹的。对于儿时的我们来说,过年的期盼就是能吃上一二餐肉,那时我们的洛北河长江村大寨山区,平时吃的是包谷饭酸菜汤,一年难得一点油沾,肉就更是稀奇货了。每到过年,大人们不管怎样,都要千方百计称上一二斤肉或买点食品公司卖剩下的边角肉炖上一锅萝卜,这就是我们盼望的年夜饭大餐了,虽然朴素,却很满足。

“你追我赶”送祝福

1982年,到了八九岁,春节我们的娱乐就是玩,“老鹰抓小鸡”。如果“小鸡”被抓住就算出局了,要被“老鹰”处罚,通常是刮十个鼻子或弹十个脑嘣,等“老鹰”把“小鸡”都抓完,就算这游戏结束。出局的“小鸡”还得每人给“老鹰”上交一样战利品,或是老人给的零食、或是家里煮熟的红薯、或是炒好的包谷花,玩得不亦乐乎。除了“老鹰”抓“小鸡”,寨中小伙伴还会一起去洛北河龙塘口,放牛,烧粑粑。

正月初一早上,七八个人邀约一起,赶着牛上山,因为是过年,大人们会给我们装上一盒包谷米或是一个粑粑上山,我们到山上,把牛赶到有草的地方,开始分工,一二人管牛,二三人砍柴,二三人烧火,当柴被烧成炭时,就把粑粑放在炭火中烧烤,一会儿就熟了,一吹二拍三入口,火炭烧烤的粑粑香得很。吃完后,炭火也小了,就把包谷米倒在炭火中,用一根木棒在炭火中搅动,那包谷米受热膨胀起来形成了爆米花,炸向空中,飞入草丛,我们就上天入地追逐着爆米花,那个快乐,就是过年。

走亲戚串门

过年,我们最喜欢的项目是走亲戚拜年。平时不太走动的,这时都会带上点心去,这也是小孩子最开心的事。那时的拜年很简仆,十块饼干、半盒干壳点心,或一小把面条都是拜年货。串门,可以吃到平时吃不到的东西,最开心的有时还会收到几角钱压岁钱。我最想去拜年的就是舅舅家,他家住在洛北河公社新江大队翁搞生产队,那里水源好,又有田,有大米饭吃,舅妈总会做些好吃的,又可以和表兄妹一起玩,到舅舅家,可以放飞梦想,玩得开心有趣。那种简简单单,亲情弥漫的中国年,给我们这一代人带来了快乐与兴奋,让我们魂牵梦绕,回味无穷。

有一种幸福,叫回家过年

有一种回忆叫家乡的年味

我怀念儿时的春节,虽然那时物资匮乏,缺衣少食,但是,心中充满盼望,充满纯真的亲情,友情,充满对美好生活的希望,有着不用花钱就可以得到的快乐。我们这一代人童年时代的春节娱乐活动是现在的儿童和青少年想不到的。回想这一切,我才发现那渐行渐远的年味承载着故乡美好的生活,如今物是人非,“年”已不是当初的那个“年”,猛然发现日子过得太快了,一晃,我也不是当初那个天真的孩童,曾经过年向长辈讨要压岁钱的小屁孩,一过年就已年过半百了。

儿时在农村家乡,浓浓的家乡年味,令人难以忘怀。转眼间,春节即将远去,但是春节留给我们记忆,想起曾经过年时的热闹,曾经一起过年时的亲人,意犹未尽。春节时那份淳朴的记忆,是一直令人难忘的年味。我所思念的不止是过年,而是那故乡的年味,那人情的温暖。

新年祝福话吉祥,衷心希望同事、亲人、朋友珍惜当下,健健康康,有个好身体,开开心心过好每一天,新的一年,就是生命新的起点,让我们迎着新年的太阳,一起携手,快乐前行。

新的一年

祝大家新春快乐!

龙年大吉!顺遂安康!

分享: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