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个刑满释放的日子。今天,他,完成了自己的刑期,即将从这里走出去,重新拥抱外面的世界。作为陪伴他走过这段特殊时光的监狱民警,看着他的背影融入那片明亮的阳光里,心里涌起的是不一样的感慨,但更多的,是希望的责任感。
很多人觉得管教就是“管”和“教”,是约束和训诫。我自己看来更核心的是“引”和“育”。高墙内的日子,不仅仅是时间的流逝,更是重塑的契机。
从事管教工作的我们,总是努力去松动那些板结的心灵土壤,播下法律、技能、希望的种子。教他们一技之长,让他们刑满释放后能有养活自己的本领;教他们明辨是非,懂得自由的可贵与底线的不可逾越;最重要的是,引导他们认识错误,承担责任,找回那份失落的自尊和对未来的向往。在这个过程中,有人抗拒,有人反复。我们能做的,就是持续地给予关怀和引导,耐心地等待那颗向善的种子破土而出,生根发芽。
当他今天拿着“三联单”,眼神不再是初来时的浑浊或绝望,而是带着一丝清明和对未来的些许规划时,我知道,那些日日夜夜的谈话、督促、鼓励,的确没有白费。管教的意义,就在于点燃他心中那盏名为“希望”的灯。
大门外,总会有等待的身影,父母、兄弟姐妹……每一次的场景,最打动我的,不是A门打开的瞬间,而是门外亲人相见的那一刻。那是一种无法言喻的情感。母亲的手紧紧抓住儿子的胳膊,仿佛要把这些年积攒的思念都揉进去。这一刻,所有的隔阂、压力似乎都退却了,只剩下最纯粹的亲情连接。
在高墙内,亲情是穿透阴霾的阳光,是支撑他们走下去最强大的力量。一封家书能让他们欣喜若狂,一次短暂的会见能让他们振奋许久。我们作为监狱民警尤为重视这份亲情的力量。鼓励通信、安排会见、有时甚至需要调解家庭的矛盾,帮助修复因犯罪而撕裂的亲情纽带。因为我们深知,一个拥有温暖家庭支持的人,回归社会后走歪路的可能性会更小。亲情是他们回归路上最可靠的“安全绳”,也是社会接纳他们的第一个温暖驿站。
大门在我身后缓缓关上。但我知道,对走出去的那个人来说,一扇更广阔的生活之门正在他面前打开。作为曾经陪伴他们走过一段艰难旅程的民警,我的心中没有沉重,只有祝福和期许。这份工作让我深刻理解:法律有威严,也有温度;改造有艰辛,更有新生。我们在大门内尽职尽责地播撒、耕耘;大门外,需要家庭不离不弃的温暖守候,需要社会伸出包容与信任的“一双双手”。只有当民警的真情、亲情的支撑和社会的责任环环相扣,形成一股向上的合力时,这扇缓缓打开的大门,才能真正通往充满希望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