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改往日严肃的课堂氛围,省未成年犯管教所监区教室里,摆满了五颜六色的色卡,来自仁怀学院吴婷婷博士,正为一群特殊的学员带来一堂名为“解码情绪的色彩密码”的心理健康教育课。这堂课没有深奥的理论,取而代之的是一场与色彩的真诚对话。
“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如果给你现在的情绪赋予一种颜色,它会是什么?吴老师的开场问题,让在场的少年们陷入了沉思。有人小声地说“灰色”,有人说“黑色”,也有人犹豫地选择了“蓝色”。
课程中,吴博士没有进行单方面的灌输,而是通过大量的互动和体验,让学员们自己感受色彩的力量。她告诉大家,热烈的红色可能隐藏着不安与冲动,而沉静的蓝色或许代表着内心的忧郁与克制。她通过选择不同颜色的卡片,来表达自己难以言说的情绪,并尝试用温暖的色彩来替代那些代表负面情绪的暗色。
“我以前从没想过,颜色还能和心情挂钩。”罪犯王某在课后分享道,“我总觉得自己心里堵着一团黑色的东西,但老师说,我们可以试着给它加点‘光’,比如画个黄色的太阳,我试了试,真的轻松了一点。”
对未成年犯的改造,思想纠偏是基础,但心理层面的疏导和矫治才是真正触及灵魂、防止再犯的关键。未成年罪犯大多成长于问题家庭,内心积压了太多的负面情绪,不懂得如何正确表达和管理,最终用错误的方式爆发出来。色彩心理学这种直观、非语言的方式,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安全的“出口”,让他们能够没有负担地敞开心扉,认识自己,这是迈向真正自新的重要一步。
来源:代柠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