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监狱人民警察,工作中会接触到罪犯不计其数的家书,每一封信中,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自责、悔恨与思念,而这一封家书却十分特别。
在入所服刑前,他恨父母不能陪伴却还棍棒相加。
自记事起,年幼的他与失明的奶奶一同生活,很多时候,他觉得很孤单。叛逆的他每一次在学校“惹事”被通报后,父母都是一顿教训。与父母的沟通不畅,一方面他埋怨父母的不陪伴与棍棒教育,另一方面,父母在面对青春期叛逆孩子却束手无策,长此以往,他这样的性格让他在一次与他人的纠纷中爆发,将对方刺伤,以故意伤害罪判刑入狱。
入所服刑后,警官的谈心让他学会理解。
警官总是找时间与他谈话,关注他的服刑状态,关心他的改造生活,每次与警官的谈话,他都会反思自己,想起父母对自己做的事,回头看看过去的自己,在民警不断地教育改造中,王某某逐渐反思,学会认清自己,正视错误,最终在悔悟中坚定改造信心,在努力改造中获得进步,找到新生的方向,逐渐走向新生。
罪犯王某某入所服刑以来心态改变的轨迹。他告诉民警,过去父母长时间不在身边,他就对自己放纵,破罐子破摔,父母的不能陪伴、父母的棍棒相加都让他在内心产生不良情绪。
谈及过去,他说:“相比起毒瘾,更戒不掉的是心瘾!那天,我从二楼跳下,是母亲的哭喊把我唤醒,但执迷不悟的我还是走入了犯罪的深渊……”。如今的他很喜欢一句话是:“十岁被父母教训很委屈,二十岁被父母教训很逆反,三十岁被父母教训很气愤,但四十岁、五十岁以后再想要父母教训就太难了!”
随着入所时间的推移,在民警的教育改造下,他的想法发生了改变,从埋怨到醒悟,他逐渐找准了自己努力的方向。
王某某在服刑期间,深刻认罪悔罪,积极参加改造,通过努力,2018年6月被法院依法裁定减刑8个月。现在的他再回头看自己的经历,有完全不一样的认识,他给父母写了一封为时已晚的“忏悔信”:
“现在的我终于明白父母一直以来‘不放弃’,我想说,原来父母长期奔波在外务工是为了补贴家用,家庭的贫困让你们用另一种方式换来对我的‘陪伴’;
原来我每一次被学校通报处理,远在外地的你们不是不闻不问,而是以最快时间从外省赶回,带着我认错、道歉;
原来当年你们为我办理转学至务工地就读,不是因为你们无力奔波,而是希望能够陪在我身边;
原来你们把我带回老家,是害怕我在新环境因为语言不通与同学发生矛盾继而打架,结识社会闲散人员进而沾染毒品,担心游走在犯罪边缘的我继续陷落;
原来回到家中的我因为在当地的不良影响造成学校不敢接收,后来学校决定又接收我入学是因为你们多方奔走,甚至哭求,才换来我重新入学的机会。
谢谢你们,爸爸妈妈,谢谢你们一直爱我!”
作为一名监狱人民警察,每个罪犯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的悲剧,但每一个家庭的悲剧都值得深思。希望每一名罪犯都能在改造路上与自己对话,不断正视自我,认识自我,走向新生。(文/潘小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