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使罪犯进行自我反省和剖析,端正改造态度,增强罪犯认罪悔罪意识和内心向善的决心。根据监狱管理局统一安排,贵州省未成年犯管教所积极开展“创新劳动改造手段 探索恢复性司法实践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活动。
“悔罪赎罪重获新生”教育活动,以悔罪、赎罪教育为切入点,引导罪犯制定赎罪计划,通过自身努力,积极投入劳动改造。鼓励罪犯向受害人写忏悔书、赔礼道歉等形式,让罪犯在改造中赎罪,在赎罪中安心改造。
“阳光助长、用爱圆梦”活动,引导罪犯主动承担家庭和社会责任,表达深深悔意,修复淡漠的亲情,激发亲人对罪犯的关心帮助。
引导罪犯利用劳动报酬购买生活用品,对家庭年幼子女进行关爱,履行家庭责任。
鼓励罪犯利用劳动报酬为有子女、家庭经济困难的罪犯家庭进行爱心捐助,在贵州扶贫攻坚战略中,为扶贫、扶智路上作出应有的贡献。
在中秋佳节、万家团聚之时,开展“明月寄相思·中秋盼团圆”教育活动,向罪犯发放月饼,让罪犯感受到政府的关爱。
鼓励罪犯拨打亲情电话、写家书,向家人表达节日问候,将个人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寄托在电波、书信之中,将个人对所犯罪行的忏悔和积极追求改造的决心向家人表达,并将亲人的期盼,化为积极改造、早获新生的动力。
未管所利用中国传统节日或监狱开放日,邀请罪犯亲属、社会团体、执法监督机关、志愿者来所进行帮教活动。
同时向罪犯亲属、社会团体、执法监督机关、志愿者展示改造成果及规范文明管理、公正执法的良好形象。
在亲情帮教中,贯穿“感恩父母”、“亲情餐”、“家人团聚”等系列教育改造活动,促进罪犯积极改造、安心改造。
“劳动我最美·劳动我光荣”劳动文化教育活动,弘扬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精神,在罪犯中掀起学习劳动理论知识的高潮。
邀请相关业务科室或社会相关人士进监讲座,让罪犯深刻理解“劳动创造美·幸福千万家”的真谛,树立“以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劳动文化。
每月开展劳动文化集中教育,让罪犯学习有记录、讨论有记录,并在比学赶超、精益求精、争创一流的氛围中学有一技之长。
进一步激发罪犯的劳动改造积极性、积极性、创造性,树立“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团队协作精神,让罪犯将努力学到的劳动技能运用到实际的劳动改造中。
在全所范围内组织罪犯开展劳动改造技能竞赛,比质量、比数量、比效益。
评选出优胜班组及个别劳动能手,让罪犯在“比、学、赶、超”的氛围中进一步强化一技之长。
未管所创新实施“监校企合一”教育改造模式以来,立足于社会用工所需,加强与社会学校合作。
深入开展以缝纫加工为主、电子计算机技能教育等为辅的技能培训工作,将罪犯技能培训“课堂化”、“车间化”,并通过实际操作使罪犯真正掌握一技之长。
经考试合格后颁发相应的资质证书,让罪犯明白今日技能学习,就是为自身刑释储备技术能量。使罪犯掌握就业谋生技能,増强其刑释后就业谋生的能力。
“千里寒冬送温暖·灼灼真情促改造”劳动改造主题教育活动,选取日常表现好、家庭条件较差罪犯参与。
采取罪犯所获劳动报酬支付一部分,未管所支付一部分的方式,购买保暖鞋,送予亲人。安排服刑人员家属到所,让服刑人员亲手为家人穿上新鞋,表达对家人的愧疚之情,修复与家人的亲情关系。
让罪犯与亲人欢聚一堂,进行“亲情交流座谈”、让亲人放心,配合我所搞好罪犯帮教工作,以激励罪犯安心改造、积极改造。为罪犯搭建情感交融的桥梁,修复与亲人关系。
“创新劳动改造手段探索 恢复性司法实践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活动的开展,积极引导罪犯主动接受以政治改造为统领的“五大改造”,组织罪犯算犯罪亲情伤害账、社会危害账、服刑改造账,认清犯罪危害,深挖犯罪根源,促使罪犯进行自我反省和剖析,端正改造态度,增强罪犯认罪悔罪意识和内心向善的决心。(沈远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