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人生长河中,从启蒙之师开始,我们从认识世界到了解世界,从识字开始到现在参与工作,老师,是我们向前每一步的领路人,也是对迷茫未来的指路灯。王武监狱从2014年开始正式启动“师带徒”的活动,每一个当年入职的新干警根据分配的科室监区确定一个师傅,由师傅全面教授监管改造的各项工作,时间为两年,监狱政治处定时进行检查考核,最终达到“一年带着干、两年单独干、三年成骨干”的目标。下面,让我们从“我和师傅”的故事中了解他们珍贵的这一段段关于“教”与“学”的故事。
2016-2018王武监狱
传帮带“铜对子”
“快来认识一下,这位是何主任,以后他就是你师父了。”就这样,我与师傅见面了。那是两年前我们第一次见面,那一天师傅带我走进医院,伸手指了指门厅里 “法严医仁,铸魂疗疾”八个大字对我说:“这八个字你务必记住,从今往后你的工作中心就从这八个字开始。”
个人能力突出的师傅
师傅的个人能力比较突出,目前是我们医院综合病房主任,分管门诊、巡诊以及住院等基础医疗工作。他姓何,单名一个赟字,相处久了你便知道,他真是人如其名,实在是通文解武,不但家中藏书过万卷,更是术业专精,所学驳杂,又可融会贯通,故而我总私下称师父是“江湖百晓生”。与他探讨专业或者生活杂项,他总能有理有据娓娓道来,一副无所不知的样子,到是十分有趣。
温暖人心的师傅
师傅总是让人觉得温暖,当时我是医院里最年轻的医务干警,经验最少,作为一名新警小白,刚接触服刑人员这个特殊的就医群体,一时间原本熟悉的医疗工作,开展起来反而困难重重。我认为原因是服刑人员这个群体具有其封闭特性,他们往往文化程度不高,日常生活中也比常人更关注自身异样,这样的精神心理状态使得他们在表述一些疾病症状时难免会有描述不清或者夸大之嫌,从而直接或间接导致我需要花废更大力气才能明确诊断,那段时间几乎整天手忙脚乱的,工作开展的并不顺利。这个时候师傅并没有急着指正我工作中的不足,到是跟我说起了他刚入职时遇到的一些麻烦琐事,而后又细致的帮我分析服刑人员就医心理,教我如何观察分析病情,对狱内就医的每一个环节,狱内疾病分布特点,不厌其烦地解答我各种各样的疑惑。当我在工作中出现问题时,他总耐心的告诉我:“每个人都会犯错,现在你对狱内工作还不熟悉,犯错以后不要气馁,重要的是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如何在以后避免同样问题的重复出现。”
工作严谨细致的师傅
师傅对待工作严谨且细致,他总是一边做事一边向我唠叨:“狱内的医疗工作,一定要认真细致,切忌焦躁,要最大限度的排除外界因素的干扰,一定要静下心、沉住气,耐心冷静才能准确无误的做好诊疗工作,才能更为有效的避免医疗卫生事件的发生。”没有刻意地豪言壮语,只是普普通通的说上一番话,却时刻提醒我保持警觉,一点一滴的积累,也逐渐的树立起了工作信心。
充满“人情味”的师傅
时隔两年,我想用“人情味”这三个字去形容我心目中师傅的伟岸形象就最好不过了。师傅从没有刻意解释“法严医仁 铸魂疗疾”这八个字的确切含义,却用行动让我切实的体会到了其中的真谛。我们狱医是一群特殊的白衣天使,在工作中我们既是执法者也是施救者,这样的双重身份就要求我们更要掌握好“人情”分寸。作为执法者,我们永远不能忽视的是罪犯之所以称之为罪犯,究其原因是无法脱离“坏人”这一客观因素的,但对待“坏人”亦不能脱离“人”这一基本属性。所以,我们作为施救者,在治疗疾患的同时,更是要给予并且维系这些“坏人”改过自新,重拾希望的灵魂依托。毕竟身体上的疾患可以用药物去治疗,心灵上的隐疾就需要我们一位位辛勤在一线的监狱干警,就需要更多像师傅这样具有“人情味”的灵魂导师去剥离生命糟粕,重塑人生希望。
在成长的道路上,能够遇到这样一位良师益友指引提携,是任何一位新人的幸运。师傅对我的谆谆教导始终伴我左右,他对我树立的榜样激励着我继续前行。或许有那么一天我也会成为某一个新人的师傅,我与我的战友们将作为中国监狱事业的一块基石,将这样的“人情味”永远的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