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因为我们可敬可爱的老李同志在那里支教,我恐怕这辈子都没机会走近迆那。
迆那是个镇,地处威宁县西部,平均海拔2140米,年均气温14℃,年降雨量850毫米,年日照时间1960小时。典型的海拔高、气温低、日照长、常年缺水的高原气候特征。主要生活着彝族、回族、布依族、苗族等少数民族。“迤那”系彝语译音,意为水沟,又为“美丽的海子”。
去年暑假,老李积极响应团省委、省文明办、省教育厅、省志愿者协会联合招募退休教师支援山区教育的号召,毅然放弃安逸的退休生活,背起简单的行囊,只身来到威宁县迤那镇中学支教。
我们从贵阳出发,在不停歇地驱车8个小时后,终于见到了阔别一年的老李。老李今年59岁,全名李杜娟是王武监狱原子弟学校校长,后来监狱的女工委主任。老李还是那么开朗,见到我们异常地高兴,忙不迭端上当地的土特产让我们品尝。一间不足10平米的房子,一张行军床,一套木桌凳,老李招呼我们坐在床上。可能是日照强而长的原因,老李肤色较之以前褐红了很多,俨然就是一个当地人。正如她刚到迆那时所说:我到了迤那镇,就是迆那人。
在300多个支教的时日里,老李克服各种困难,努力适应当地的气候、饮食、语言,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在迆那中学,她充分发挥教学经验和管理经验丰富的优势,不仅是初三化学的教学组长,负责开展示范教学任初三化学组组长,悉心指导老师们上课;还手把手帮带一个刚分配到学校的年轻化学老师,用她的话说,是收了一个关门弟子。
老李精湛的教学水平,高尚的师德修养,为山区教育事业无怨无悔、为迆那中学无私无畏的付出,被迆那师生亲切地称为“李老师精神”。
“李老师真真不像一个年近60的人,工作起来比我们年轻人还拼”。迆那中学的老师说。
老李闪光的人格魅力,在迆那中学的老师和学生中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得到了团省委的高度肯定。
相聚总有离别,一年的服务期很快就到了。在依依的惜别中,老李离开了她支教一年的迆那中学。和老李一同离开的,还有一个她的学生——利用假期跟随李老师到贵阳勤工俭学挣学费的孩子。
说起支教生活,老李最舍不得的就是那帮孩子。
“相对城里的孩子,迆那的孩子学习成绩普遍要差一些,但他们更懂得尊重长辈,更懂得为父母分担,更懂得感恩,更重感情。和他们在一起的每一天,我都生活在感动中。”
“感谢在迆那的一年,感谢迆那的孩子,改变孩子的同时也成长了我自己。”
老李说,迆那是她的第二故乡,迆那给她的退休生活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面对一双双同样不舍的眼睛,李老师临别寄语:“孩子们,勇敢地放飞你们的梦想,世界那么大,一定去看看。”
(王武 付琼常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