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 队伍建设 » 警官文苑

监狱如何应对可能来临的“寨卡疫情”

  • 字体:
  •     
  •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监狱如何应对可能来临的“寨卡疫情”

    “寨卡疫情”是指由起源于乌干达的寨卡病毒感染所引起一种广泛流行的传染性疾病。该病以低热、斑丘疹、手足小 关节疼痛、结膜炎、头痛、眼眶痛、肌肉痛、乏力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可通过蚊虫叮咬进行传播,传染性较强 。

    从上世纪40年代发现该病毒以来,世界各地均为散发病例和小规模流行,对人类没有造成大的伤害和损失。2015年 5月以来该病毒再次出现,以南美为中心向世界各地蔓延,此次疫情来势凶猛,波及的国家及人员之多均为历史上之最, 疫情呈现爆发流行之势, 到2016年2月上旬,有35个国家和地区出现本地感染疫情,13个国家发现输入性病例,进入2月下旬我国已发现5例输入性病例。寨卡疫情的快速蔓延引起了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重视,2016年2月1日,世界卫生组织召开紧急会议应对疫情,决定把寨卡病毒感染列为国际紧急卫生事故。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我国与相关国家人员往来日益密切,存在着较大的寨卡病毒输入风险,5例确诊的输入性病例标志着寨卡病毒离我们已经很近了。在此严峻形势面前,我们监狱这样一个特殊部门应该怎样去面对这个即将到来的陌生疾病呢?

不管怎么去做,最终还是要从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这几方面着手。医学界已经证实伊蚊为寨卡病毒的传播媒介。其中埃及伊蚊为主要传播媒介,白纹伊蚊也可传播。埃及伊蚊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海南、广东、云南三省,贵州只有白纹伊蚊分布。在了解和掌握以上信息的基础上密切关注疫情动向,适时制定以下措施,由监狱党委统一指挥各二级单位防疫工作的开展。具体措施如下:

    一、由政治部门牵头对监属各单位近期因公因私到有疫情国家人员以及到海南、广东、云南三省出差旅游人员进行特别登记报备,所有人员回来后主动汇报外出情况,并监测体温10天以上。

    二、由监狱医院牵头,指导各二级单位积极开展灭蚊虫工作,清理水源是控制伊蚊的重中之重,对监内及监狱周边一切可能的蚊虫滋生场所进行彻底的清理。

    三、随着天气逐渐转暖,要逐步落实好各项防蚊措施,确保值班干警和服刑人员不受蚊虫叮咬。

四、做好对广大干警和服刑人员的宣传教育工作,既要高度重视对寨卡病毒的防控,又不能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五、做好广大医务人员对防控寨卡病毒病相关知识的专业普及,确保以后能打硬仗。

    六、密切关注疫情动向,在省内出现寨卡病毒疫情时启动疾病防控应急预案,对所有进监人员进行体温监测,必要时报省局同意后对监狱进行封闭式管理。

寨卡病毒病目前在我国只有少数散在输入性病例,还不能形成流行,贵州省还没有发现输入性病例,如此大动干戈也会被认为是杞人忧天,但未雨绸缪才能临危不乱。如果没有准备,当寨卡病毒如期来临时,后果将不堪设想。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

                              

                                                 十四监区   孙宏

                        

分享: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