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杨盛华,中共党员,现任王武监狱医院支部书记、教导员。从警26年来,他刻苦钻研、兢兢业业,将执着、初心奉献给监狱医疗事业,先后获省监狱管理局“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公务员”“先进个人”等荣誉表彰,2023年被司法部评为“全国监狱先进个人”。
立足本职 赋能罪犯教育改造质效
1997年,毕业于贵阳医学院的杨盛华到贵州省王武监狱医院工作,主要负责临床医疗及病犯监管。工作中,杨盛华肯于钻研、善于学习,逐步成长为监狱医院的年轻干将。在诊疗中,他细心地帮助服刑人员减轻病痛,对于一些为逃避改造采取装病手段的服刑人员,适时采用情绪疏导使其正确认识犯罪带来的危害,调整心态积极改造。
为提高业务素能,杨盛华于2000年至2001年先后两次到解放军四十四医院及贵航贵阳三〇〇医院外科脱产进修学习。学成归来后,他主动发现问题,并积极探索解决方案,首创王武监狱医院规范化手术室,并开展手术治疗工作,每年完成手术上百台,切实解决服刑人员因手术外诊带来的监管压力,节约因服刑人员外诊而消耗的医疗经费,将有限经费合理使用,达到效益最大化,极大地缓解了经费不足的压力。
“在监狱医院医疗资源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最大限度地为监狱的监管改造工作提供医疗保障?”2003年,杨盛华作为监狱医院分管医疗工作的副院长,协调组建了拥有门诊、住院病房、化验室、照片室、药房、手术室、防疫办等多功能监狱医院,进一步完善医疗软件、硬件,将病监医疗点演变为初见规模的监狱医院,并根据监狱医院工作实际及各监区诉求调研,制定开展三大现场巡诊工作制度,围绕“一下沉(医技力量下沉)、两提升(服务水平提升、技术水平提升)”思路,常态化开展医疗巡诊、慢性病随访工作,充分发挥“服务监管、服务基层”职能,更好赋能教育改造质效。
统筹协调 推动监狱医院标准化建设
2015年,为进一步加强医院管理,提升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水平,杨盛华借助“新农合”工作契机,组织创建HIS系统实现医疗工作无纸化办公,并建立服刑人员健康档案电子化管理模式。将就医罪犯每一次就诊资料统一存储在硬盘中,随时备查,建设电子化医院,使得医务工作初步进入电子化运行阶段;建立病犯就医预约制,杜绝病犯借看病之机传递不良信息;建立服刑人员慢性病管控规定,将全监心脑血管病、高血压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罪犯进行统一管理分类治疗,完善拟定外诊工作制度,不断完善各类医疗管理。
针对监狱医院医疗资源匮乏等问题,与贵航三OO医院友好协商签署帮扶协议,共建贵航三OO医院王武监狱分院,实现医疗工作监地协作模式。同时还实现了技术指导,专家会诊,双向转诊,培训交流常态化机制等一系列重要突破,不仅缓解了监狱医疗资源匮乏问题,还为医务民警提供了免费学习提升机会,为提升医院管理、诊疗水平等提供了更好的学习平台。为不断推进监狱医院标准化建设,杨盛华多方协调资金率先建成标准化监狱综合医院,规划和完善医院各科室设置以及各类工作制度、流程及标准,完善并拟定医疗工作模式、标准,职责及规章等制度50余项,实现医疗工作标准化、模块化、规范化,为精细化管理医院打下夯实基础,使医院各项医务工作良性规范化运行,以标准化建设为引领全力提升监狱医疗卫生保障水平。
凝心聚力 助力队伍能力提升
作为监狱医院支部书记,杨盛华坚持以政治建设为引领,着力带好团队、搞好建设、抓好结合,把支部建设成为战斗堡垒,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严格落实支部组织生活制度,坚持有计划定期开展好支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民主评议党员、谈心谈话、专题研讨等支部组织生活,以支部学习园地、支部微信学习群等学习教育载体,抓实党员日常管理教育,实现党员教育有“精度”,组织生活有“力度”,党务融合有“深度”,有利激发基层工作活力。
“听说你在南明区人民医院干过手足外科,我们正好缺这方面的外科医生,你来得正好,我也是做外科的,你就跟着我吧!”在迎新座谈会上,杨盛华总是主动认领徒弟,并秉承“认真传、热心帮、耐心带”理念,先后带出多人走上领导岗位,培养多名医务民警成为业务骨干,有效提升监狱医务民警队伍战斗力和凝聚力。
“监狱医院工作看似简单,实则非常复杂,作为警察,管教要有法度;作为医生,诊疗要有温度。”杨盛华经常这样对他的徒弟们说,在他的工作中也总是秉持这样的理念,参加工作以来未发生过医疗事故和监管安全事故。
是警察,也是医生,更是一名共产党员。从警以来,杨盛华坚持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履行着一名共产党员忠诚于党的誓言,诠释着医生与警察的双重担当,书写着关于医者仁心和从警初心的动人故事。
来源:贵州日报报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