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 队伍建设 » 警官文苑

【微光如炬】刘瑶:平凡岗位上的坚守与奉献

  • 字体:
  •     
  •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编者按:黑暗中的一粒星火能映出万千尘埃,原野上的萤火微光能照亮整片夜幕。在王武监狱,也有这样一束束生生不息的微光在顽强生长,那是深夜巡查时踏碎寂静的脚步,是监控屏幕前双眼倒映出的星河,是训练场上奔跑的脚步在画出生机勃勃的线条……这些细微的光斑,在时光显影液中渐渐显现出了一个个浮雕,没有聚光灯为他们加冕,但那些褶皱的警服下跳动的脉搏,正在用年轮丈量生命的重量。正是因为有了这样微小却灿烂的光芒,才锻造出王武监狱“团结奋进 开拓创新 风清气正 积极向上”的新气象。当我们学会凝视这些执着的存在,便会发现:照亮暗夜的从来不是皓月,而是燃烧的微芒。




刘瑶,王武监狱一监区青年民警。从警四年,他始终默默耕耘在罪犯教育改造和刑罚执行的第一线,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监狱人民警察的使命与担当。


耐心为钥,开启灵魂重塑之门

作为监区教育改造工作的骨干,刘瑶深知,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重塑灵魂的过程。他日常负责组织思想教育、文化课程与职业技能培训,帮助罪犯认清错误、走出迷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罪犯张某入狱后一度情绪低落、消极悲观。刘瑶敏锐地察觉到他的情绪,多次主动走近他。经过数次谈话,张犯终于打开心结:家中年迈的父母和尚未成年的子女,是他内心沉重的负担。在一次谈话中,刘瑶说道:“父母还在盼着你回家。”这句话深深触动了张犯,令他流下忏悔的泪水。正是在这样一次次真诚的沟通和耐心引导下,该犯逐渐转变态度,遵守监规、努力改造。刘瑶的工作本里记录着不同类型罪犯的犯罪背景、心理状态和改造进展。他不断积累教育经验与方法,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有人文化基础薄弱,他就从识字、算术教起;有人陷入自我否定,他便助其重拾改造信心。


严谨如尺,守护司法公正底线

除了教育改造,刘瑶还承担着一监区的减刑、假释等刑罚执行工作。这项工作不仅要求扎实的法律知识,更需要极强的责任心和严谨的态度。为了熟练掌握相关法律条例,刘瑶把相关条例做成笔记,一有时间就去记一记。每办理一宗“减假暂”案件,他从材料整理到程序报送,都逐一核对、慎之又慎。他深知,每一份材料都关系到司法尊严与社会安全,不允许半点疏忽。尽管工作内容繁琐重复,但他始终保持高度专注,确保每一份呈报材料都真实、准确。


平凡岗位,书写坚守者的答卷

监狱中管理罪犯的劳动工作是枯燥无味的,但刘瑶始终沉下心、扑下身:在习艺现场巡查时,他关注操作规范;在数据统计时,他核对到每个工时细节。同事评价他 “做事扎实、勇挑重担”,在平凡的岗位上展现了青年监狱民警的忠诚与奉献。对于未来,刘瑶依然保持着初心:“监狱警察的工作就是‘治病救人’,只要能让罪犯改过自新,重新做人,那所有的付出就都有了意义。”高墙之内,像刘瑶这样的基层民警还有很多。他们用日复一日的坚守,为平安社会增筑了一道坚实的防线。

分享: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