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 队伍建设 » 警官文苑

【微光如炬】黄昌勇:高墙基石 匠心筑安

  • 字体:
  •     
  •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编者按:黑暗中的一粒星火能映出万千尘埃,原野上的萤火微光能照亮整片夜幕。在王武监狱,也有这样一束束生生不息的微光在顽强生长,那是深夜巡查时踏碎寂静的脚步,是监控屏幕前双眼倒映出的星河,是训练场上奔跑的脚步在画出生机勃勃的线条……这些细微的光斑,在时光显影液中渐渐显现出了一个个浮雕,没有聚光灯为他们加冕,但那些褶皱的警服下跳动的脉搏,正在用年轮丈量生命的重量。正是因为有了这样微小却灿烂的光芒,才锻造出王武监狱“团结奋进 开拓创新 风清气正 积极向上”的新气象。当我们学会凝视这些执着的存在,便会发现:照亮暗夜的从来不是皓月,而是燃烧的微芒。



在监狱日夜不停的警戒巡查与监管改造的主阵地之外,也有人在另一个特殊的“阵地”上默默耕耘,用匠心与汗水筑牢高墙内的安全——他就是监狱后勤管理科基建办民警黄昌勇。

蓝图到广厦 全程护航监狱基建的“工程师”

监狱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关乎安全防范与规范管理,更与刑罚执行和日常保障息息相关,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黄昌勇深知肩头责任重大,从项目最初的蓝图规划,到最终的竣工验收,他全程严格把控,恪守工程建设规范与质量标准。

面对监狱发展需求实际,黄昌勇紧扣监狱发展方向,坚持科学论证。无论是监舍设施的改善、业务用房的建设,还是民警办公环境的提升,每一份立项建议书的背后,都凝聚着他对政策与标准的精准把握。他常与设计单位反复推敲建设规模、功能布局、指标适用与投资估算,确保每一个项目既能解决当下之需,又能够顺应长远发展。

基建工作涉及大量资金,黄昌勇始终将“规范、透明、公正”视为不可动摇的铁律。他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和监狱内部制度执行招投标管理,坚守原则、筑牢底线,确保每一笔建设资金使用都公开透明、经得起检验。他常说:“基建要筑牢的第一道根基,就是廉洁。”

工地就是阵地,严把施工关。每当建设项目进入施工阶段,他便带着图纸、规范和检测工具,深入每一个关键节点仔细检查:脚手架是否按规范搭设、工人是否规范作业、隐蔽工程验收是否合格——每一项都要求监理单位现场同步确认。他深知,监狱建筑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监管安全的物理防线。在一次公共卫生间改造工程中,他及时发现地基承载力发生变化,多次与施工单位协商,坚持采用振动更小的安全方案施工,直至隐患消除。

铁面验成果,把好交付关。竣工验收是工程建设的最后一道闸门。他联合相关科室、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及专家,严格对照图纸、合同与国家强制性标准逐项核查,确保每一项交付使用的工程都牢固可靠、符合标准。


细微见真章 守护家园温暖的“及时雨”

黄昌勇的工作范围不仅限于高墙之内,也延伸至民警职工的办公区与家属区。办公楼的卫生间漏水、屋顶渗水、门窗损坏……这些看似细微的问题,实则直接影响监狱的日常运转和民警的工作状态。每当接到报修,他总是第一时间响应,迅速提出解决方案。

他建立详细的维修台账,定期组织家属区房屋安全排查,并积极普及水电、消防等安全知识。无论是更换老旧线路以杜绝火灾隐患,修缮破损路面方便老人出行,还是解决长期困扰住户的下水道堵塞问题,他总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尽力以最合理的成本解决最急迫的困难。同事们脸上满意的笑容、一声声真诚的感谢,就是黄昌勇工作中最温暖的回报。

寒来暑往,春华秋实。监狱办公环境日益改善,家属区整洁明亮。这一砖一瓦、一管一线的背后,都凝聚着以黄昌勇同志为代表的后勤基建民警的智慧与汗水。他们的名字或许鲜为人知,却是高墙内外默默耕耘的“基石”与“匠人”——以专业、责任、廉洁与奉献,筑牢监狱安全稳定的物理屏障,守护着民警职工们温暖的港湾。


分享: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