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 队伍建设 » 警官文苑

跟我一起远离负能量(二十二)海恩法则

  • 字体:
  •     
  •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监管一线的小伙伴们,大家在平常的管教工作中,是不是觉得很枯燥、很厌烦?所以回到家里觉得特别累?其实这是因为对职业的倦怠造成了精神上的疲惫。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一书中说到:“我们必须依靠这份工作吃饭,所以我们不能丢了这份工作,既然这样,我们为什么不把工作变得更加有趣呢?”我们产生职业倦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工作中没有方法,才会觉得工作枯燥乏味、内心厌倦烦躁。今天,我将继续给大家介绍一些心理学效应及在改造工作中的运用,希望对大家的工作有所帮助,也希望让大家的工作更加有趣、更有成就感。



海恩法则是由德国飞机涡轮机发明者帕布斯·海恩提出的安全管理法则。其核心内容是:每1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起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及1000起事故隐患。

在实际安全管理中,容易出现对潜在事故隐患察觉不足或重视程度不够的情况。若这类问题长期存在,可能会逐步积累风险,最终引发难以挽回的损失。因此,在安全管理中,完善的规章制度是重要基础,但人的责任心同样关键,二者需相互配合,共同防范风险。

海恩法则对我们的监狱工作是一种警示,无论是监管安全,还是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并非偶然,往往存在其深层原因与前期征兆,只是部分征兆或隐患易被忽视。这些未得到及时处置的隐患会逐步累积,最终可能引发严重后果。海恩法则同时也提示我们,无论是监管安全事故,还是生产安全事故,并非不可控、不可防。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有足够的责任心和敏锐的观察能力,主动排查各类隐患,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消除,从源头上筑牢安全防线,方能防止事故的发生。

假如我们在安全事故发生之前,预先防范事故征兆、事故苗头,预先采取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事故苗头、事故征兆、事故本身就会被减少到最低限度,安全工作水平也就提高了。比如,发现矛盾时,若能第一时间介入调解、精准疏导情绪、及时化解分歧,就能从源头上避免矛盾升级为安全事件。

所以在安全工作中要做到以预防为主,要见微知著,防微杜渐。有些微小异常现象是事故苗头、事故征兆的反映,必须敏锐捕捉、准确判断并妥善处置,千万不能视若无睹,置之不理,否则极易埋下隐患;要鉴以前车,不孤行己见。吸取安全问题上的经验教训,要把重点放在查找事故苗头、事故征兆及其原因上,并且提出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

只要我们每一个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履职尽责,对任何细微隐患都保持高度警惕,就能织密织牢监狱安全防护网,确保监狱持续保持安全稳定的良好局面。


分享: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