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 工作动态 » 新闻动态

【微光如炬】杨红敏:“以心换心”的“贴心人”

  • 字体:
  •     
  •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编者按:黑暗中的一粒星火能映出万千尘埃,原野上的萤火微光能照亮整片夜幕。在王武监狱,也有这样一束束生生不息的微光在顽强生长,那是深夜巡查时踏碎寂静的脚步,是监控屏幕前双眼倒映出的星河,是训练场上奔跑的脚步在画出生机勃勃的线条……这些细微的光斑,在时光显影液中渐渐显现出了一个个浮雕,没有聚光灯为他们加冕,但那些褶皱的警服下跳动的脉搏,正在用年轮丈量生命的重量。正是因为有了这样微小却灿烂的光芒,才锻造出王武监狱“团结奋进 开拓创新 风清气正 积极向上”的新气象。当我们学会凝视这些执着的存在,便会发现:照亮暗夜的从来不是皓月,而是燃烧的微芒。

人力资源科的杨红敏,2007年入警扎根监狱系统,十七载春秋里,她先后从事女性罪犯教育改造、民警人事工作,再到如今的职工队伍管理工作,岗位在变,初心未改;职责在变,热忱依旧。特别是2023年调任人力资源科后,面对职工队伍管理这一艰巨任务,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腻与坚韧,探索出一套“以心换心”的工作方法,成为退休职工心中的“贴心人”。

初到人力资源科,杨红敏面对的是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面对新的岗位、新的挑战,她未曾退缩,而是将之视为施展才干的新平台。为了尽快地熟悉和掌握退休职工的基本情况,她反复翻阅退休职工的个人档案,并熟记于心。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好退休职工的服务和管理工作,及时掌握老职工的生活近况与思想动态,杨红敏经常走进他们家中,拉家常、问近况,从子女琐事到兴趣爱好,从身体状况到实际需求,了解他们想什么、需要什么,力所能及地排忧解难,努力做到让党委放心、让退休职工暖心。

作为党支部书记,杨红敏时刻都在提醒自己,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用心用情为老职工提供高效优质服务。每逢退休职工生病住院,她总是第一时间带领工作人员上门探望慰问,关心他们的疾苦,将组织的关爱送到他们心中。对生活困难或卧病在床的老职工,她更是积极奔走,切实解决实际难题。

“职工队伍稳定的关键,在于真诚倾听和有效沟通”。杨红敏在实践中总结出这样的心得。她通过走访老同志,促进了心与心的交流。在走访过程中,她了解到了70多岁退休职工焦某,在其儿子突发疾病去世后抚养孙女多年,靠退休养老金艰难维持。为帮助其解决孙女学习教育、医疗等困难,她及时为其申请困难救助,多次送去困难救助金,帮助他们渡过难关。“科领导不仅带来了组织的关怀,还让我明白,组织没有忘记我”。很多退休职工得知此事后,纷纷赞扬单位的暖心政策,达到“帮扶一人、温暖一户、带动一片”的效果,有效疏解了职工的负面情绪,筑牢了职工队伍稳定的根基。

2024年她带头建立了“科室民警包管”制度,将数百名退休职工划分给每位科室民警联系,要求定期走访,及时掌握情况、了解困难。她常说:“我们不能等人找上门来,要主动走出去找人谈”。“科室民警包管”制度的有效开展,通过入户、电话走访等方式,实现了对退休职工全覆盖掌握情况。在她的努力和带领下,近两年来职工队伍稳定性显著提升。这些成效的背后,是一个个被温暖的心灵。从警十七年,杨红敏的工作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有的只是日复一日的坚守与付出。在被问及工作秘诀时,她总是面带微笑地说:“无非是把职工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朴素的话语道出了服务的真谛。她用诚心、耐心、细心编织起一张温情之网,守护着“大后方”的和谐稳定,诠释了新时代监狱民警的为民情怀。

杨红敏用实践告诉我们:用心用情的工作永远不会过时,真诚永远是打开心门的金钥匙。在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新时代监狱民警的担当与情怀,也诠释了“对党忠诚、服务人民”的最美警色。退休职工们亲切的“贴心人”称呼,正是对她最高的褒奖。

分享: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