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 工作动态 » 新闻动态

高墙内的“寻心”之旅:王武监狱正心教育如何唤醒迷失的灵魂

  • 字体:
  •     
  •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贵州省王武监狱推行“正心”教育改造项目以来,已开展了3期集体内省活动,为教育改造工作注入向内探索、向上生长的力量。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场

特殊的“寻心”之旅

看它如何通过三个关键步骤

点亮迷途者的心灯


集体内省 一次内心世界的自我探索


“这是我第一次如此安静、深入地回想过去几十年的人生。”一位罪犯在分享环节哽咽道。在王武监狱心理矫治中心心灵港湾内省室里,首批筛选出的10名罪犯,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内心风暴。

这场名为“集体内省”的活动,是“正心”项目的核心。在专业导引师的引领下,罪犯围绕三个直击灵魂的问题展开回溯:

“他(她)为我做了什么?”

“我为他(她)做了什么?”

“我给他(她)添了什么麻烦?”

通过静思、冥想与书写他们的人生经历,尤其是与父母、亲人的关系,被一层层剥开。许多坚硬的心理防御在真诚的自我对话中慢慢融化,取而代之的是悔恨的泪水和深刻的醒悟。

“我看到了父母的不易,也看清了自己曾经的任性、自私和冷漠。”一名罪犯的分享,道出了内省的真谛——它提供的是一把打开心锁的钥匙,激发内在的、自觉的省悟,从而实现道德认知和情感认知的根本转变。


经史合参 一次个人修养的逐步提升

如果说“内省”是向内心挖掘,那么“经史合参”则是为迷途的灵魂树立灯塔。

“正心”项目创造性地根植于贵州红色文化、“阳明文化”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借鉴“经史合参”的有效教育方法,它不仅仅是简单的经典诵读,而是引导罪犯将经典中的智慧与自身的过往、行为进行对照和参悟。

这一过程,在监狱的《兴武新生报》和十四监区“养正翰墨”书法班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罪犯在学习经典、书写名言警句的过程中,将圣贤的教诲与自身的罪错反思相结合。笔锋流转之间,不仅仅是技艺的练习,更是对心性的磨砺与涵养。

从经典中汲取营养,在历史中观照自身。这种“经史合参”的方式,系统地提升了罪犯的个人修养,为他们矫正错误认知、重塑人生价值观注入了内在动力。


内视践行 一次知行合一的行为固化

所有的内省与学习,最终都要落脚于行动。“正心”教育深谙“知行合一”的重要性,设计了一系列“内视践行”的环节,将感悟固化为行为。

书法展成为了情感表达的出口。在“月明国兴·翰墨寄情”主题书法展上,罪犯创作的“养正起航”等作品,不仅是技艺的展示,更是他们重生愿望的真诚流淌。这种艺术化的表达,是内心悔罪、积极改造决心的外化,是“知”迈向“行”的一小步。

这套“内省——参悟——践行”的模式,将被系统性地融入心理健康讲座《出监罪犯心理调适课程》中。从内省室的静思,到书法纸上的笔墨,再到出监课程中的引导,“正心教育”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知行合一”闭环,让善的种子在行动中生根发芽。

监狱将对参与活动的罪犯进行长期跟踪评估,观察其改造成效的稳定性,旨在将正心教育的成果延续到他们重返社会之后,有效降低再犯罪风险。

高墙之内,点亮心灯。王武监狱的“正心”教育,是在省局领导下一次充满温度与深度的创新实践。这缕自内而生的心光,或许微弱,却足以照亮他们悔过自新、重返社会的未来之路。

分享: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