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
兴义监狱的会见大厅候见室又排起了长队
……
电话那头
是亲人、是思念
是罪犯改造的有力支撑
电话这头
是罪犯、是愧疚
是一念之间的无限悔恨
电话那头
“爸爸,你快看,我已经长这么高啦!”
“儿,你爸爸最近身体不好,不能来见你……”
会见不仅让亲属在漫长的等待中寻得一份慰藉,还能给罪犯传递改造的积极信号,让他们在温暖中期待新生。通过会见,民警也可以更好地了解罪犯的内心世界,为他们量身定制改造计划,帮助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他们在逆境中寻找希望,在迷途中找到方向。
根据《罪犯会见通信规定》,罪犯在监狱服刑期间,可以会见亲属、监护人。罪犯亲属、监护人首次会见的,凭本人居民身份证、户口簿等能证明本人身份和与罪犯关系的有效证件、证明办理会见手续,未成年人可以凭户口簿会见。视频会见的,罪犯可以向监狱提出申请,亲属、监护人可以就近向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或者司法所提出申请。会见一般每月一次,每次会见时间一般不超过三十分钟,每次会见人数一般不超过三人。
电话这头
“妈,我对不起你们......”
电话这头,罪犯唐某攥紧手心,紧张说道,这是唐犯入狱多年来,给家人拨通的第一个电话。唐某因犯抢劫罪入狱,入狱多年心怀愧疚没有勇气与父母联系,恨铁不成钢的唐某父母也没有主动询问过他,长期缺乏家庭关怀的唐犯性格阴郁,改造成效平平。
“儿子,妈想你啊!”唐犯的母亲在短暂沉默后,道出了良久的思念。电话中,唐犯表达了对家人的愧疚,倾诉多年来的思念,并告知家人自己的服刑改造情况。
通话中,民警了解了唐犯未曾向民警吐露过的负面情绪和焦虑点,进而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危机干预和教育改造计划。这通关键的电话,不仅使盘旋唐某心头多年的“阴云”渐渐消散,改造步入正轨,也为监狱的教育改造工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一通电话、一次会见,看似稀松平常,却是罪犯倾诉思念、释放情绪的重要出口,也是民警掌握罪犯心理活动的良好契机。亲情电话和会见作为监狱教育改造罪犯的常规动作,记录着罪犯与亲人的泪水与思念,不仅让岌岌可危的亲情重建相连,更能有效发挥亲情帮教的积极作用,为教育改造助添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