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羊艾监狱队伍建设工作纪实
贵州省羊艾监狱自2010年初成立以来,党委树立不进就是退的思想,在民警思想上“补血”、精神上“补钙”、行动上“补力”,扎实做好“三项”工作,注重提升“四个”能力,抓基层,强基础,为建设“平安监狱”、“法治监狱”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一、扎实做好“三项”工作,补精神思想之血钙
(一)坚持“四个”引领,扎实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一是党委中心组学习引领。党委将中心组学习扩大到分监区级以上民警参加,言传身教引领队伍树立大局意识、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坚持示范引领。以三监区党支部创建贵州省直机关工委“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和贵州省“学雷锋示范点”为龙头,带动全监创新开展党建工作,创建专业型党组织。监狱先后获得司法部先进集体、省监狱局党委和省直机关工委“五好”基层党组织等表彰。三是坚持“三级联动”、“心海护航”和政治学习引领。“三级联动”即党委班子成员坚持深入基层调研、组织部门注重搜集民警思想和履职情况,准确掌握民警思想动态,及时理顺情绪、有效化解矛盾,构建团结共事的合力;“心海护航”即开展民警心理压力测试、户外拓展训练和团体辅导等,积极疏导民警快乐工作、健康生活,确保民警在高风险、高强度、高压力工作状态下始终保持公正执法;强化政治学习,认真落实“两个100%”,即干警到会率和会议精神传达知晓率都达到100%,纳入目标考核,确保学习效果。四是坚持“四个并重”引领队伍。即:重队伍建设,为监狱各项工作提供组织保障;重监管改造,改变由防到攻的思维导向,进一步筑牢安全防线;重教育改造,以创新教育模式强调对监管秩序的反哺功能;重生产经营,强化习艺劳动和安全生产效果。
(二)着力打造警营文化,激发队伍正能量。坚持将警营文化建设与监狱中心工作同规划、同推进、同发展。修建湿地公园、干工出行道路和寓教于乐的足印广场,绿化美化环境,改善办公条件;各监区争树文化品牌,一监区“国学育人、文化兴监”,二监区“服务奉献”,三监区“诚实守信”,五监区“智山仁水”,六监区“理想、开拓、奋进”,警营文化、廉政文化与教育文化浑然一体,养眼养心;组建民警篮球队、警乐团,常年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保证队伍活力;开展读书活动、写作比赛、演讲比赛、知识竞赛,与贵阳市新华书店共建图书室、阅览室等,丰富民警精神食粮;办公区域内,三米一幅画,五米一幅字,雅俗共赏;充分利用狱内广电演播系统、墙报板报等广泛宣传好人好事,弘扬正能量;三监区分会职工小家获得全国农林水利系统模范职工小家称号,增强队伍荣誉感和自豪感。民警工作环境优美,学习氛围浓厚,情操陶冶自然,警营正文化蔚然形成。
(三)科学夯实中层干部队伍,健全能上能下工作机制。根据新建监狱中坚力量较为薄弱的特点,党委科学梯次配齐配强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充分发挥中流砥柱作用。合理设置干部非领导职务晋升职数,发挥承上启下和激励带头作用。研究制定科级领导干部考核实施办法,建立健全科级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工作机制,对监区、科室中层领导和分监区级领导进行考核,强化科级领导干部管理,着力解决科级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问题。
二、注重提升“四个”能力,强基固本促发展
羊艾监狱结合新时期监狱工作需要,注重提升民警“四个能力”,强基固本,勇立潮头争一流。
(一)坚持“两机制多激励”,注重提升凝聚力。“两机制”即:一是“四包”工作机制,党委领导包监区,科室领导包分监区,监区领导包干警,政治过硬和工作经验丰富的民警包新录用民警的传帮带工作,环环相扣保持零距离沟通交流,有效增强凝聚力;二是“党内帮扶基金”工作机制,党组织在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和爱护党员干部职工,常年帮扶困难干部职工,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不断得到增强。“多激励”即通过物质激励、精神激励和讲究技巧适度批评等多种方式,表彰先进,鞭策后进,以榜样的力量凝聚人。全监民警任劳任怨、默默奉献的精神明显增强,涌现了老同志申请延迟退休、年轻民警主动放弃休息参加值勤和拒收罪犯亲属礼金等先进典型。汪黔同志默默献血10余年,总献血量4万余毫升,获国家金质奖章,成为贵州献血第一达人。
(二)坚持“两个结合”,注重提升执行力。一是培训和专项教育相结合。加大外出培训力度,分期安排民警到浙江大学、清华大学等名校培训,撰写心得体会,开展演讲比赛,着力提升队伍综合素质和履职能力。党委运用木桶理论开展专项教育,将民警比作木桶的板、监狱安全稳定就比作桶里的水,教育民警不做较短的那一块板,将上级精神结合自身实际领会到位、执行到位。二是问责与监督相结合。以狱政管理为主要内容,开展监区、分监区自查,业务科室监管安全检查。业务科室有效业务指导,监狱、监区、分监区三级督导。形成谁主管、谁督导、谁检查、谁负责的工作机制。
(三)坚持“三创新一个奖”,注重培养创新力。“三创新”即创新思维、创新观念和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开展工作,确立正确的监狱文化理念,倡导文化兴监、文化育人,运用“亭文化”教育熏陶罪犯,经常开展亲情帮教活动,成功协办“贵州省服刑在教在戒人员职业技能成果展示暨就业推荐会”等大型会务活动,搭建高品质教育改造平台,提升教育改造工作品位。一个奖即设立创新奖,着重奖励勤于钻研业务、创新开展工作、业绩突出的单位及个人,带动全监民警创新工作,监狱执法更加公平公正,安防基础进一步夯实。
(四)适时升级防腐“病毒库”,注重提升防腐力。羊艾监狱切实履行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以开展贵州省“六进六增”廉政文化建设为契机,进一步丰富廉政文化载体,延伸警示教育效果,努力为全省领导干部提供优质的警示教育服务平台,先后成为贵州省委党校、贵州行政学院现场教学基地,贵州省直机关、贵安新区等单位的警示教育基地,被贵州省纪委、贵州省监察厅命名为“贵州省廉政文化进机关示范点”,既服务社会的教育功能,又直接或间接地警示教育民警。监狱适时更新“病毒库”,筑牢队伍“防火墙”,有效查杀廉政“病毒”,推动民警执法观念实现根本性转变,阳光执法环境蔚然形成。
三、积极探索,总结经验见成效
监狱积极探索好经验好做法,认真总结初见成效。一是创新成立安全警务执法大队。将警务督察队、特警队、应急指挥中心整合,采用警务督察队编制,成立安全警务执法大队,安排全监女干警到指挥中心值班,机关男干警到特警队及监区值班。机关警力下沉基层,解决了基层警力紧张和值班频繁的瓶颈。安全警务执法大队对特警队、应急指挥中心进行集中规范管理,突显警务督察功能,对监督阳光执法、强化执行力和处置应急事件更为直接有力。二是率先在全省监狱系统开通警务通,解决了干警工作期间不能与家庭沟通的后顾之忧问题,对稳定队伍思想,整合民警信息化单警装备,加强狱内通信管理,规范民警执法行为和节俭行刑成本等具有重要作用。
“求木之长,必固其根;欲流之远,必浚其源。”羊艾监狱始终坚持思想建设引领队伍建设,固本强基,打造了一支紧扣监管安全中心工作,凝聚共识,战斗力强的民警队伍,为确保监狱持续实现“四无”目标、维护社会和谐和实现“贵州中国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93岁离退休老同志帮扶教育服刑人员
贵安新区警示教育基地揭牌仪式
贵州省直机关警示教育基地揭牌仪式
三监区党支部荣誉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