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艾监狱服刑人员指导中心成立于2012年3月,主要负责狱内法律援助、外延帮教、警示教育、狱内电视广播、服刑人员出入监教育、回归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等工作。中心现有5名干警,平均年龄33岁,组织结构年轻,协调配合高效、节奏步调统一、思维灵活、专业优势互补,是在监狱工作中能够起到带动和示范作用的一支生力军。
“年轻奋发,文明执法”作为中心的服务口号已经伴随我们走了好几年,年轻意味着我们有更充沛的精力和时间寻找更多更好的办法去改造服刑人员,使得他们懂得迷途知返,改过自新。2016年,我很荣幸的成为了“青年文明号”的一员,在这个团队里,我们一直秉承着踏实勤奋的信念去工作,头顶的警徽,身上的警服,脚下的警鞋,都记得我们年轻奋发的故事。
守护不再美好的童年
孩子是美好的代名词,天真善良活泼是他们与生俱来的特质,还有着大人们羡慕不已的美好童年,可是,事情总有例外,有那么一群孩子,却承受着来自同学们的嘲笑和孤立,杀人犯的儿子,抢劫犯的女儿.......这样的标签将会贴在他们身上一辈子,扔也扔不掉,甩也甩不脱,在这个社会的有色眼光里,他们的脸上呈现的却是不属于他们这个年纪的成熟和懂事。
有一个孩子,我们问他长大以后最想当什么,他说,他想当一名心理医生,听到这个答案我们既意外又心疼,我们听过最多的答案都是当警察,当科学家,当老师,我们第一次听到这样的答案。他的父亲因故意杀人罪逃逸在外用假身份证和他的母亲结婚生下了他,他亲眼目睹了自己最崇拜的父亲被警察抓走,沦为阶下囚,快乐的童年戛然而止,迎来的是母亲整日整夜的哭泣和同学们无尽的嘲笑。懂事乖巧学习成绩优异的他一直是我们这几年跟踪家访的对象。我们问他为什么,他说,父亲入狱后,他要照顾母亲,帮她做家务,他不知道怎样来排解自己的心情,只能看书来寻求答案,所以长大后要学更多的专业知识帮助更多像他这样的孩子。
这个懂事的孩子,肩上扛着本该是他父亲应尽的责任,小小的身子却迸发出无尽能量。护着这样的孩子健康成长,将他们的需求和故事传递出去,引起社会的关注和爱护,成为我们肩上不可推卸的责任。
见证爱情的最后时刻
昏暗狭小的房间里,满眼望去除了电灯看不见一样称为电器的东西,用家徒四壁来形容再贴切不过了,她躺在用一块木板和砖头搭起来的床上,站在她的身边,感觉周边都是一片死寂,她已经八天未进食,躺在那里没有生气,感觉周围的新鲜空气都绕着她逃开,我们也是第一次闻到死亡的气息,一种接近腐烂压抑到无法呼吸的味道,能清晰的感觉到生命的气息在一丝一丝的消逝,她在这个世上的日子已经接近倒计时,可她仍在等待他丈夫的归来,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清楚她这一生注定见不上他最后一面,威宁到到贵阳300多公里,成为他们夫妻最遥远的距离,她的丈夫因故意杀人罪锒铛入狱,这个家庭瞬间支离破碎,余刑还有6年多的丈夫,注定见不上她最后一面,回不去的家,等不来的人,成为他们今生最大的遗憾,我们能做的就是带来这名服刑人员的录像视频播放给她观看,让他们夫妻作最后的道别。
艰辛帮扶路,一直在路上
每天站在院门口等待儿子回来的老人;努力扛起生活重担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大10多岁的妻子;被同学孤立嘲笑而变得性格孤僻的孩子……面对这些残缺的家庭,这些应该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的服刑人员却没有尽到应尽的责任。用亲情感化改造服刑人员使他们走向新生,回归社会后成为一名合格的守法公民,一直是我们改造服刑人员的重要手段。几年下来,我们的足迹几乎遍布贵州的88个县(区 市),行程已经超过了4万多公里,走访帮扶了500多名服刑人员家属,并为服刑人员子女解决了低保、户籍、入学、以及与亲人之间亲情隔阂等实际问题,有效的解决了服刑人员的后顾之忧。
帮扶的路程长且艰难,我们住过20元一晚的旅店;到过连地图都搜不到的地方;没有路车开不进去,我们翻山越岭走到服刑人员的家里;言语不通我们用肢体比划交流,积极的寻求当地各部门的帮助和配合;特殊的孩子我们不停的跟踪家访,努力帮助他们重拾童年的美好……一年又一年,我们中心通过对困难服刑人员家庭的帮扶和慰问,让被家访过的服刑人员更加坚定了认真改造的决心,努力改造,同时也给服刑人员的家庭带去了实实在在的关爱与帮助,“青年文明号”的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将不忘初心,继续前行,通过我们的努力打造出羊艾监狱特有的青年文明号品牌工作,无论再苦再累,无论前路崎岖,我们都会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