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羊艾监狱六监区三分监区民警收到了一份特殊的“新年礼物”--一面写有“恩情似海 浪子重生”的锦旗。为了感谢监区民警对服刑儿子帮助,陈某某的家人来到监狱,用言语已经表达不了感谢之情,唯有一面锦旗能传达感恩之意。
分监区来了一个“重磅人物”
罪犯陈某某,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1年,于2018年3月调入羊艾监狱六监区三分监区服刑改造。经过民警了解,陈某某患有重度抑郁症,整日愁眉苦脸,话语较少,活动较少,情绪低落,自怨自责,经常流露出活着太累,想解脱的消极念头,有严重的睡眠障碍。了解情况后,民警每日以聊天、谈心、关怀其生活和家庭等方式与其交流,缓解其情绪和思想上的压力,使其正常的投入到改造中去。陈某某虽表面上表现出来的情况暂时稳定,积极追求改造,但仍时常向民警反映有头晕、记忆力减退、思想很混乱的情况,严重时还伴有莫名的恐惧感。分监区民警一面疏导其情绪,一面与监狱医院联系,监狱医院也联系了医联体医院的专家为其看病,并开具处方购买药物。
十万火急
2018年7月4日,陈某某向值班民警反映,自己现在已经承受不了思想压力和抑郁症的折磨,不想活了,死了之后想捐献自己的器官。值班民警立即将对该犯作了大量的思想教育工作,并对其实行严密的管控。同时在对其物品进行搜查时发现在其日记中有关内心活动的大量记录,经常出现活着太累、想要解脱、要升天之类的语句,并给自己定了将于2018年8月7日升天的“最后期限”。经过分监区综合分析研判,得出该犯现阶段思想情绪波动较大,且有严重抑郁倾向,具有高度自杀危险的结论。情况十万火急!必须立即采取果断措施处置这起罪犯预谋自杀事件。三分监区主管领导陈黎明同志立即向监区和监狱领导作了专题汇报,并按照上级领导工作部署,做好对该犯的全方位、全天候、不间断管控。同时与监狱心理矫治中心联系,对该犯进行心理干预和心理矫治,但反馈的矫治结果很不理想:该犯对自己的病症不报希望,轻生厌世的念头极重,具有高度自杀危险。分监区民警还及时与该犯家属联系,让该犯进行亲情帮教和亲情接见,试图通过亲情感化他,但是效果同样不明显。
融冰
“既然上级把陈某某调给我们了,那我们就不能回避,还是应该正确对待,这对我们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分监区指导员张淞的一番话说出了分监区全体民警的心声。大家纷纷投入临战状态,这其中特别是临近退休年龄的史黔华同志主动请缨,戴着老花镜翻看该犯法律卷宗。从该犯犯罪基本案情,到该犯家庭基本情况,再到该犯的病情状况,最后到向曾经管理过该犯的其他民警了解该犯的服刑改造表现,史黔华做了大量细致的准备工作。在对该犯基本情况了如指掌基础上,史黔华开始试着与该犯进行沟通,开始交流并不多,不过是遇到的时候,对他的几句关心话,再后来该犯开始慢慢的向史黔华询问改造成绩等问题,直到该犯主动到办公室找他谈心。这是该犯调入三分监区服刑改造后第一次主动到办公室找民警谈心。就这样一来二往,凭借史黔华独特的人格魅力和丰富的个别教育谈话经验,该犯对史黔华产生了深厚的心理认同感,愿意把自己曾经的犯罪经历和内心的真实想法说出来……
亲情帮教是最容易触动心灵的教育改造方式之一。在分监区民警与该犯长期的教育谈话过程中,该犯表现出浓重的“家”的情怀。分监区民警就抓住该犯这一心理特点,及时与该犯家属取得联系,向家属告知该犯的改造表现情况,让其父母、兄弟姐妹和妻儿共同唤起该犯对家的渴望,让其能心存寄托,缓解情绪和思想上的压力,正常的投入到改造中去,形成家属和监狱教育转化的合力,半年来,分监区向监狱审批对其亲情帮教4次,通过与家人近距离沟通,该犯思想情绪较稳定。
针对重度抑郁症的情况,民警积极与监狱医院沟通,并经过监狱同意,邀请省第二人民医院的专家为陈某某诊疗,该犯从心理上较为接受省二医专家的治疗方案。通过民警的耐心、家人的关心、医院的爱心,现陈某某情绪稳定,主动向家人提出制作锦旗赠与对其无微不至关怀及帮助的监狱领导及监区干警。
锦旗
春节前夕,分监区民警陈黎明接到了陈某某母亲的电话,询问能不能进行一次亲情帮教,得到允许后,办完了审批手续,就带押陈某某到亲情帮教室进行亲情帮教,没想到陈某某家属将一面写有“恩情似海 浪子重生”的锦旗送到陈黎明的手上,眼含泪水对他说:“衷心感谢分监区的警官们对我儿子的关怀和帮助,我们之前怎么劝说他都听不进去,没想到是警官们的教育才让他看到了重新生活的希望,我们全家人感谢你们啊,我们一定积极配合监狱警官,尽最大努力让他安心改造,争取早日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