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手机对我们来说还是种奢侈品的时候,写信是一种很流行的通讯方式。与远方的朋友交流,首选的方式必定是写信,毕竟一块钱一分钟的长途电话对于咱们莘莘学子来说太过昂贵。写信是一种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把想对朋友说的话化作一行行浓墨的文字,将思念打包,寄给远方的朋友,是一件很惬意的事。即便相隔千里,彼此却时刻挂念着对方,那是一种经得起时间和距离考验的友谊。
那时候,给朋友写封信是一件很引以为重的事。首先要选一个相对安静的地方,沉下心来,慢慢地去思考、遐想,游走于字里行间。那一刻,除了笔与纸张的摩擦声外,周围的一切都是寂静的。悄然间,思念之情涌上心头——远在他方的朋友此刻在干什么?过得可好?……种种深切的关怀通过文字予以表达,装进信封,捎给远方的他。等待朋友回信的过程是一种煎熬,也是一种期待。当朋友来信时,自己竟会兴奋得像个小孩儿似的跳起来,忙不迭地拆开信封看,急于享受那份煎熬过后的喜悦。那是一种难得的幸福,也是一个年代的缩影。距离的遥远有时不再令人担忧,只要心里互相牵挂着彼此,又何必在乎远近。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几乎很难看到给朋友写信的人,QQ、微信、微博等一系列的新媒体让沟通变得便捷而高效,似乎一切都进入了快捷化的时代。不知怎的,当众多新媒体工具方便我们生活的同时,总觉得其中少了点儿什么。我们不用再为写一封信而特地找个安静的地方,不用再忍受等待朋友回信的煎熬。一个电话,或通过QQ、微信,随时随地都能和朋友沟通,甚至还能互相视频对话,既方便又便宜。这本是一件令人欢呼雀跃的事,可现实生活中的感觉并不如此。不知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情形:拿起手机,想找个朋友聊聊天,当翻遍通讯录里所有名字时却不知道该联系谁,有种欲言又止的感觉。顷刻间,才发现原来有很多朋友已经长时间未联系,对方的生活近况怎样,工作状态如何,都知之甚少,不知从何谈起。
曾今有一次,几个朋友一起聚餐,本打算通过聚餐好好联络下感情。在等待上菜的过程中,大家围坐一桌,除了几句寒暄的话语外却发现找不到更多的共同话题,气氛显得异常尴尬。于是有人就拿出手机开始自顾自地玩了起来,接着一个又一个也拿出了手机,最后一场聚会显得生分而呆板。是的,平时我们在网上都忙于浏览新闻、玩游戏、朋友圈点赞、微信群抢红包,忙得不亦乐乎,很少沉下心来好好和朋友聊聊天、叙叙旧。即使是一句简单的问候,也逐渐省略了。久而久之,对朋友的生活状态越来越陌生,共同的话题越来越少,距离也越来越远。有时候我们不是不关心朋友,而是玩儿手机已成了一种习惯——食堂、公交车、会议室,乃至卫生间都成了玩手机的高发地。玩儿手机占用了我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以致对一些本该关心的人和事渐渐疏远,日益陌生。
在那个没有手机的年代,我们会不厌其烦地给远方的朋友写信,互相问候,友谊的纽带始终紧紧相连,不在乎远近;而在通讯工具高度发达的今天,却发现原来那种朴实的情义在不经意间变淡。即便近在咫尺,也似远隔一方。真挚的友情不需过多华丽的言语,也许是节日里的一声真情问候,抑或是寄给朋友的一份小礼物……不在乎形式,而在乎一颗真诚的心。心若近,纵使千万里又何妨?(周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