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新立服饰有限公司“同心圆”QC小组设计的《研制服装裁片分码车》创新型课题,获得贵州省质量协会主办的2022年贵州省质量小组(QC)活动成果交流发布暨“瓮福杯”成果竞赛二等奖!在全省数百家国有大中型航空航天、轻工、电子、电力、能源、通讯、烟草、建筑、化工、冶金等企业单位中脱颖而出。课题组成员蔡维波、袁雪婷两名民警在工作之余勤学苦练,不断研习,反复彩排,最终在756个参赛课题中取得优异成绩,可喜可贺。成绩的背后是艰辛付出,荣誉的后面是辛勤汗水,让我们来听听他们的故事………
小小办公室 信任与鼓励
第一次接触“QC小组”是在五月,陆云科长找到我,说有个叫QC小组的活动想邀请我一起去做发布。正当我还在疑惑“啥是‘QC’?难道我们单位还研究汽车吗?”,苟铎主任一脸坚定的看着我,“没问题的,你可以的!”我虽然惊慌,但还是一口回答到没问题,保证完成任务!
由于我从未接触过相关内容,面露紧张焦虑,苟主任看出了端倪,表情轻松的笑着对我说到,不要担心,多问问就知道,我相信你!这时办公室的各位叔叔哥哥姐妹们也应声附和着。而事后我才得知,主任和前辈们一直都在悄悄关心了解着我的学习进程,并在关键时刻给予我指导与帮助。在这间小小的办公室中所迸发出来的信任与鼓励的力量使我不再畏惧,又心留感激。
荧光黄标记 七个月与12分钟
当天下午我添加了课题负责人蔡维波的微信,紧接着收到了发布文档《研制服装裁片分码车(修改中)》。维波哥让我先了解下,第一次阅读的感想:这真的不是在读绕口令吗?“本次课题涉及到的名词有:一、裁片转运指的是将裁剪好的裁片通过裁片车从裁剪中心转运到····”
“黄色区域是还需要修改的板块。”这句话贯穿了我们整个交流过程,而这个荧光黄直到发布前一天的下午才全部消除。正是维波哥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不断感染着我,对于从未接触过服装行业以及QC发布的我来说,查网页、搜视频、看文档,一刻也不敢懈怠。
六月中旬,我和小伙伴去往贵阳参加初任公务员培训,按照原计划,我们本来有近十天的时间可以演练,可是培训时间因故延后打乱了我们的计划,而警校封闭紧张高强度的培训生活带给我充实的同时,也让我感到心慌,因为发布的时间渐渐逼近,而发布搭档却迟迟没能碰头。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每隔两三天,我都会收到维波哥发送的新文档,唯一不同的是括号中的日期,以及不断增加的页码。
12分钟,是我们发布时间。七个月,是整个项目推进的时间。从七个月到12分钟,光是这课题文档,就修改了不下百次,更别说那具体研制,这短短的12分钟不仅仅是项目的展示,更是他尽职尽责、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的展现。
别样浪漫 周末与咖啡
发布前的最后一个周末,我们几乎是在咖啡店度过,音乐、电脑、咖啡仿佛电影中的悠闲午后。而实际画面却远不如听上去这般浪漫,陆云科长、维波哥、我,一人一个油炸饼,肉饼配咖啡,提神又美味。就这样,曾经是老师的陆科长重操旧业,当起了充当评委,计时、点评、总结,小声念到大声讲,坐着说到站着演,角落里的我们逐渐“放飞自我”,渐入佳境。
知识的诅咒 突破创新
“知识的诅咒”是一个心理学术语,即我们一旦知道某种知识,就无法想象不知道这种知识时会发生什么,我们的知识“诅咒”了我们。之所以会联想到知识的诅咒,是我在拿到课题之初,与从事服装加工的朋友“取经”的过程中,朋友说到“这不就是我们车间那个车、那个框、那个把手一组合,好简单”。对呀,多么简单,但那个车、那个框、那个把手就一直在那儿,呆了几年甚至十几年,并没有被组合,我想我们或许都被“诅咒”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而这次的项目,正是冲破“诅咒”,走出“大山”,勇于创新与大胆实践的结果,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我想不仅是活动,在未来的各项工作中都应该保持创新精神,勇攀高峰。
所见皆感动 敬业与互助
6月23日我完成公务员培训,返回遵义,24日,我和维波哥第一次线下碰头,一刻不停的进行演练。
间隙我回到办公室,这时杨天伦教导员叫住了我,“小袁,刚刚杨主任、苟主任我们一起看了下你电脑播放着的课件,好像发现一点问题···”征集意见后,我们最终修改了课件内容。我顿时感动且敬佩,感动于前辈们对于我无私的鼓励与帮助,敬佩于他们对待工作的细致与严谨;
正逢7·1活动彩排,高静科长抽出午休时间给我们不停的复盘着一个个细节,从突出重点词汇的语气语调到上台下台的每一个转身,“穿上制服就有了身份,要拿出属于警察的精气神,昂首挺胸,自信微笑。”
练习的时候,时不时传来一阵优美的歌声,维波哥的电话来了——犯人要出去住院办手续、监区带出来的资料去门岗拿一下···交错中,讨论、定稿,我修改演讲稿他则穿梭于办公室楼宇间,我们就这样不停的与时间赛跑,四点二十,气喘吁吁的维波哥回到会议室:“再练习一次!”
6月28日,我们出发了。之前网上看过一个笑话,讲各个APP使用现状,短信收验证码,微博吃瓜,微信付款,电话拿外卖。我一直觉得很真实,因为手机套餐中的短信和通话分钟数我几乎从未用完过,可直到那天在车上,我才感受到什么叫电话不停,陆科长淡定的说到“常态常态~”,之于我,看到的不仅是敬业,更是对工作高度熟练后的灵活调度。
出差回来后,“来~六月份的”凯欣将一大摞资料抱在我的办公桌上,望着整齐的资料与考勤记录,我更生感激,培训加出差,同事默默的帮我们推进着日常工作,正是他们的支持,才给我们强有力的后盾。
回看此次活动,感谢、感恩、感动。感谢监狱领导的关心关切;感恩单位和领导给予我们此次学习和展示机会;感动遵义监狱这个大家庭中的每一位伙伴给予的帮助与鼓励。活动虽然告一段落,但活动中的每一个片段已转化为一座座灯塔、一个个火炬,为我做出示范、指明方向,我们也会满载力量奋进向前,不断为监狱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贡献出自己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