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 业务工作
【身边人身边事】罗旭:深耕执法十二载,以匠心守望法治
  字号:[ ]  [我要打印][关闭] 视力保护色:


在遵义监狱档案室斑驳的日光灯下,罗旭步履匆匆穿梭于档案架间,深蓝警服胸前的党徽在卷宗翻动间时隐时现。这位85后民警用十二年光阴,在法治实践的经纬线上编织出独特的职业年轮——从监区管教到刑罚执行科科长,从个案办理到制度建构,始终以“法之必行”的执着,在公正执法的堤坝上垒砌着信仰的基石。

专业淬炼:从警营雏鹰到法治精兵

2012年自中央司法警官学院毕业的罗旭,带着“监狱警察不能妄自菲薄”的职业信念扎根基层。历经监区管教、狱政管理的多岗位历练,他始终秉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的执法理念,将法学专业淬炼成实务利剑。



在2021年调换到刑罚执行科工作时,这个习惯将执法手册随身携带的年轻人,已悄然完成从学法者到执法者的蜕变。

破局之刃:信息化改革中的法治精度

2018年全省计分考核信息化改革浪潮中,罗旭以复合型专业素养破冰前行。他创造性提出“三步走”实施方案:数据校准建立底层逻辑、适当延展信息化对接跃迁时限、“单轨制”“无纸化”压力测试。



这场刀刃向内的改革,不仅将办理周期压缩45%,更在全国统一考核标准前完成百余例跨省差异数据转化,实现“省域切换零误差”,8000余例行政奖励审查实现“零错漏”。当电子签章取代纸质文书时,他深知这不仅是效率革新,更是司法公信力的数字化筑基。

深水突围:案件实质化审理攻坚战

面对案件实质化审理带来的挑战,罗旭以体系化思维破题:“双重点+三驱动”(重点推进案件办理实效、重点建设办案中心,以案代训、机制创新、监地协作为驱动)工作框架如同精密齿轮,带动办案中心建设与案件办理同频共振。



通过典型案例指引、证据标准统合、监地协作破冰,案件办理时限缩短40%,2023年、2024年省委政法委“801”平台零通报的背后,是“证据链闭环”机制对每份笔录、每次合议的严苛校验。

融合之道:党建红引领法治蓝

作为“双带头人”,罗旭在党建与业务的化学反应中探索出“三链融合”模式(思想链筑基、组织链赋能、人才链驱动):思想链将200余次个案谈话转化为法治信仰课,组织链让党小组化身办案突击队,人才链培育出4名复合型业务骨干。



与新闻中心合作制作《小罗真“刑”》短视频,打造普法宣传品牌,当刑释人员带着职业技能证书回归社会,党建品牌已悄然生长为法治生产力的活水源泉。

执法札记扉页上,“证据闭环、法律穷尽、历史检验”十二字箴言,记录着这位法治工匠的坚守。在他推动建立的刑事奖励预评估机制中,每个减刑建议都要经历“双承办人”模拟审查,达到精准排序,避免“希望落空”引发的改造波动。这既是对法律尊严的敬畏,更是对改造希望的守护。“我们办理的不只是案件,更是他人的人生转机。” 罗旭常说的这句话,恰是新时代监狱工作者最生动的职业注脚——在法治与人性的平衡木上,他们始终以慎独之心丈量正义的尺度,用执法的温度融化高墙的坚冰。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