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汗颜男儿寸草心,难酬春晖点滴情。”有一种爱,始终不图回报,母爱深似海;有一个人,一直默默奉献,母爱大如天。
回首往事,如电影镜头剪辑一般。遥想十七年前的非典疫情,尽管当时病毒远没有今年的新冠肺炎这么凶险,尤其是在我们习水那样的边远县城。在我每次出门挣钱的时候,母亲都千叮咛、万嘱咐的要我防护好身体,说钱挣多挣少都无所谓,重要的是早点平安回来。虽然这些已过去近二十年了,可是母亲的关爱牵挂和音容笑貌仿佛就似昨天。如果母亲仍然健在的话,今年的新冠病毒,她老人家不知又要花多少精力为我担惊受怕了!想到母亲为我付出的点点滴滴,我就情不自禁地潸然泪下。
母亲离世已经有十二年多了,她是平凡而又贤淑的农村妇女。
母亲从小出生贫寒,因为外婆去世得早,所以没读什么书,老实本分,待人厚道是她崇尚的人生哲学。母亲说她二十岁就跟父亲结婚,次年就生下我姐。三年后,我在父母的期盼之中呱呱坠地。我出生的那个年代,农村条件还很艰苦,土地都没有下放到户,家里不富裕,为了挣工分,母亲必须随集体一起出工。听爷爷说,母亲那时特别辛苦,天没亮就起来煮饭和做家务,还要给我喂奶,完了才出工。我印象最深的是长大一点后,母亲每次做饭都要单独给我和姐姐做,而父母爷爷不是吃红苕饭就是苞谷饭。每逢生日都要给我们姐弟煮鸡蛋面,要知道在我们成长的那种年代,鸡蛋面对于农村孩子来说简直是难得的美味佳肴。现在时不时还能回想起那种吃在嘴里淡淡的美味,美味里也飘着母亲对我浓浓的爱。对于衣着,母亲更是舍不得穿好的衣服,她的衣服补了一层又一层,我和姐的虽有补丁,但却总洗得干干净净,穿在身上非常舒服。母亲深切的爱护,伴我度过少年时代。
母亲为人和善,从不吝啬,也不斤斤计较。因为奶奶去世得早,所以母亲对爷爷特别孝顺,把体弱多病的爷爷照顾得无微不至。他们一起生活十几年,从未吵过架,爷爷逢人就夸母亲对他的好。母亲跟左邻右舍也不吵架和斗嘴,有时我被邻居孩子欺负,母亲还劝导我说,不要跟他们争吵,更没必要持强斗狠,要懂得忍让,理解和包容别人,吃的亏,才能打得堆,才能跟别人友好相处。如有人来家里做客,母亲一定会把家里最好的东西拿出来,张罗一桌好吃的饭菜热情地招待客人。母亲虽不善言辞,但仁爱至深。之后又有弟妹四个相继出生,可因医疗条件有限而导致三个弟妹在不同年龄去世,这样的伤害和打击对母亲来说,简直无法用言语来形容。而留下的都很健康聪明,这也是对母亲最大的慰藉。最让我敬重的是计划生育来临之际,政府要父亲去做节育手术,但母亲考虑到父亲是家中的顶梁柱,因为重担都是父亲挑,所以母亲主动去做了节育手术,父母之间的爱无比深厚。
从小母亲就引导我要好好读书,她总说自己虽认识不了多少字,但懂得识字的重要性,认为读书对人的生活、成长是有好处的。只是由于我从小太调皮不听母亲的话,连初中都未读完就不去读书了。父亲对我的态度是恨铁不成钢,他先是摇头叹息,继而愤怒,只差动用武力。而母亲却并没有因此过多责骂,只是用她没有文化知识的艰辛来委婉劝告,让我考虑清楚,免得将来后悔或埋怨她和父亲。最终见我确实无心读书,也很无奈地默认了我的选择,现在回想起这些,就不由自主的想象着母亲当时对我是多么的失望啊!
如今犯罪入狱的我,每当想起母亲的教诲和引导,悔恨没听母亲的话,犯下如此大错,愧对母亲的养育之恩,后悔不已。千里孤坟,任凭风吹雨打,日晒雨淋,我却不能为母亲尽到一丁点孝,连给她老人家上坟扫墓都成了奢望。只能仰望星空,寄相思于清风明月,带去衷心的祝愿,愿母亲在天堂安好!我要积极改造,重新做人,回报社会,尽量弥补我早先的错误,让母亲在九泉之下能够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