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 他山之石
家乡的变化催我新生
  字号:[ ]  [我要打印][关闭] 视力保护色:

我的家乡位于西南边陲的一个小县城习水,自我记事起,我的家乡就充斥着一幅贫穷落后的面貌。乡村就更不说了,就县城而言,街道上许多还是用瓦盖的老旧木材房子,还有一条出了名的大稀街,如果要从那条街道上经过,不穿水鞋就只能绕道,因为有十公分左右深的淤泥,所以被人们戏称之为大稀街。

我听在交警队工作的二叔说,那时的县财政非常困难,收入微薄,公务员的工资都靠市里拨款或用扶贫款发放,农村的条件就更差了,时光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度过,终于迎来党的好政策,西部大开发,火电厂的顺利建成,习酒厂被茅台酒厂兼并,日子逐渐向好的趋势发展。有了一系列的带动,才有了新城区的建设和老城区的改造。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我们习水的变化更是翻天覆地,我所在的乡村被规化成新县城的中心,我的房屋、田地、山林都被政府拆迁征用,贫穷落后的乡村被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和宽阔无比的街道取而代之。

自从党的十九大春风吹遍神州大地的各个角落,我们习水的旅游业更加蓬勃发展,有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箐山公园、天鹅池、中国杉王等自然景区。听老一辈的讲,天鹅池曾经有仙女下凡洗澡,被那里的水怪骚扰,降服水怪的神话传闻。大杉树那是棵近千年的古树,直径要近十人才能围完,常年绿叶成荫,偶尔还要开花,这些传奇故事一直流传至今,给家乡带来更多更好的发展和机遇。绕城还修有小火车道,旅游观光车顺着这些景点缓缓而行,让各地的旅游者体验不一样的风景。

习水土城的红色旅游景点更是让人流连忘返。因为土城镇的青杠坡村是毛主席在遵义会议后指挥打的第一仗,那一仗打得非常惨烈,死伤无数,最后还是朱德亲自上战场才打退了敌人,顺利度过赤水河,这就是历史上著名四渡赤水的第一渡。毛主席生前曾说,“土城一战,由于及时渡过赤水,摆脱了尾敌,改变了被动局面,为后来三渡赤水打胜仗创造了有利条件。”所以青杠坡烈士陵园被列为红色十佳旅游目的地,土城还有女红军街和纪念馆。现在我家乡的红军节已经成为习水红色响亮名片和国际文化品牌,游人络绎不绝,当地的财政收入显著提高。

我们习水现在乡村老百姓的日子也越来越好,村村通公路,家家通硬化路,进城再也没有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现象了,种庄稼也用上了半机械化设备,还专门修有基耕道,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太过僻远的就搬迁进城,民山路安置区连汶川地震的幸存者都有。为了使搬迁进城的老百姓安居乐业,还在工业园区建有大型的服装加工厂、玩具厂等企业。我听刚入监的老乡讲,现在我们习水,无论是人口,还是经济都已经符合撤县建市的标准,正朝着这个方向奋勇前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现在我们习水无论乡村城镇,广场舞、健身操及健身设施随处可见,业余时间 就休闲娱乐,跳跳舞和锻炼身体,不管是物质生活,还是精神生活都充实而丰富。这都得益于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和习总书记英明正确领导下获得的幸福生活,所以,我们都要对现在的党及领导人心存感恩。

如今的习水,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历史文化与红色文化相互结合,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优势互补,西部与东部经济发展融为一体,迸发了新的发展活力,不断创造新的发展奇迹。

提起习水,就像打开情感的闸阀,总是让我心潮难以平静。家乡的山水养育了我,家乡的文化熏陶了我。入狱后,家乡的亲人们来接见我时,都会向我介绍家乡新的发展和变化,千叮咛万嘱咐地鼓励我好好改造,尽量早点回家。我在狱内的学习中无论是电视上,还是报纸杂志上,只要有关于家乡习水的信息,我都十分关注。因为习水承载着我半生的风雨兼程和苦乐年华,是我日思夜想魂牵梦萦的家园。

作为一名罪犯,当大家都在为家乡的建设添砖加瓦,挥洒汗水,为家乡的发展竭尽全力,贡献智慧,以匠心精神为家乡谱写传奇的时候,我却因自己的犯罪接受刑罚,愧对家乡和亲人,悔恨之心无以言表。此时、我只能有用感恩的心来认同伟大的党,认同伟大祖国。今后我会更加积极的追求改造,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持之以恒的态度,把自己蜕变成社会的建设者,用辛勤的汗水洗涤灵魂的污垢,用勤劳的双手创造新生,争取早日回归社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改写人生新的篇章,回报家乡的宽容和亲人的厚爱。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