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省汉中监狱以开展“教育改造质量大提升行动”为契机,充分挖掘当地“汉文化”资源,不断探索以“汉文化”为主题的教育改造新路径,积极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罪犯教育改造中的浸润作用,使其领略中华文化之美、领悟中华文化之义,不断为罪犯教育改造注入正能量。
抓实阵地建设
营造“向好向善”氛围
监狱积极利用属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的深厚文化资源,谋划构建全省监狱系统独具特色的“汉文化”教育改造体系。以打造“汉文化”主题文化建设为抓手,在狱内各场所和各监区制作安装“汉文化”主题展板;各监区分别突出一个汉代历史人物,描述人物生平故事、总结人物精神品质,借助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上好罪犯入监第一课,将历史人物的精神力量与教育改造的需求方向相互融合;积极推动狱内汉文化广场和“一区一品”监区文化建设,在汉文化广场建设以“德智忠毅”为主要内容的监狱精神文化宣传栏,通过建设汉元素路灯、雕塑、仿古展架等措施营造环境氛围,让监狱“德润人心”的改造理念根植于罪犯心灵;各监舍楼以汉文化元素命名,在“礼、义、德、智、信、毅、才、志、恒、勇、仁、忠、勤”等传统汉文化品德中确定一项作为主抓方向,力求做精、做细、做实;各监舍选择一个有利于罪犯教育改造的汉代名言、典故或成语作为监舍文化标志,引导罪犯注重日常行为习惯的矫正和养成,实现“分而不散、合而不杂、包容统一”的监狱文化建设体系。
突出教育功能
强化“入脑入心”实效
监狱将以“汉文化”为主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于罪犯教育改造始终,以认罪悔罪教育为着力点,严格落实“5+1+1”制度,以国学经典为核心教材,把“诵、读、唱、听、说、写、思”融入罪犯入监教育。通过诵读经典国学、学唱忏悔歌曲、聆听忏悔案例、组织现身说法、书写认罪悔罪书等内容,引导罪犯深挖犯罪根源,强化身份意识,端正改造方向;将《弟子规》《孝经》《三字经》等传统文化典籍纳入入监教育第一课,通过“学”启蒙养正,通过“读”营造氛围,通过“听”耳濡目染,通过“赛”以赛促学,增强罪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理解,引导罪犯知廉耻、明是非、心向善,从而走好自觉积极改造道路;成立由6名监狱民警组成的“思想政治教育讲师团”,以“汉文化”精髓为切入点,结合罪犯思想政治教育大纲要求,编写特色教案,开设特色课程,不断增强罪犯法律意识和规矩意识;联合社会出版社、图书馆共同打造“书香狱园”项目,引导罪犯读好书、好读书,提升罪犯文化素养,构建形成监狱民警主导、罪犯全员参与、社会广泛支持的教育改造新格局。
丰富文化活动
点亮“拥抱新生”希望
监狱持之以恒推进“善德”教育,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新时代教育改造需求融合赋能。自2022年起,每月开展“姓氏里的祖先”传统文化教育,通过讲解和罪犯自身姓名息息相关的姓氏起源、名人典故,发挥榜样作用,弘扬传统美德,引导罪犯积极改造;自2023年4月起,每月举行一期家风传承活动,将家风传承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教育改造科确定每月主题,收集相关资料,制作授课课件,由监区对罪犯开展集中教育,目前已开展“爱国”“法治”“诚信”主题教育;在节假日开展丰富多彩的狱内文体活动,清明“姓氏里的祖先”祭祖活动、五一“劳动美 中国梦”技能竞赛活动、中秋“感恩家人 感谢有你”善德文化活动、国庆“书画里的祖国”罪犯书画艺术展、春节“品读文化经典,提升改造素养”征文演讲比赛,同时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礼仪规范,组织罪犯自编自导自演改造行为规范情景剧,在文艺创作过程中触发罪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罪犯在希望和乐趣中积极改造。
全力打造品牌
体验“真情实景”感召
监狱深挖“汉文化”精髓,倾力打造“汉文化”展演新品牌。抽调警察职工60余人、罪犯近300人排演以“品味汉文化 启迪新人生”为主题的罪犯教育改造成果展演《汉启》。演出分为德昭后世、智泽四方、毅行古今三个篇章,以诗、乐、舞为基本形式,声、光、电为辅助手段,演绎刘邦吟诵《大风歌》、蔡伦潜心造纸、张骞出使西域等历史场景,引入罪犯诵读经典、学习礼仪等活动,将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特殊群体教育改造有机结合,通过沉浸式课堂体验教育引导罪犯研习中华文化,感悟新生力量。排演录制完成后,监狱组织全体罪犯观看视频,参演及观看的罪犯纷纷写下心得体会和观后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跨越古今、孕育希望,中华文明的精神铸就信念、指明方向,“汉文化”主题教育改造进一步促使罪犯改恶向善、走向新生,构建起汉中监狱“以文化人”管理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