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 他山之石
贵州省第一女子监狱丨点亮新生之路:用心教育 用情改造
  字号:[ ]  [我要打印][关闭] 视力保护色:

近日,第一女子监狱的民警收到一封罪犯亲属手写的感谢信。信里罪犯姜某的丈夫一笔一画间饱含了对监狱和民警的感激……


以法为教 为迷途指引方向

“我的行为是犯罪?”“我为什么会来到这高墙内?”“我的人生怎么会走到这一步?”刚入监的姜某总是呆呆地坐在监舍的一角,对任何事都表现得兴致缺缺。她想不通,自己的行为怎么算得上犯罪?为什么会被判刑进入监狱?姜某抑郁低落的表现很快引起了民警的注意。为了帮助姜某转变状态,真诚认罪悔罪,民警反复做思想疏导和教育工作,并邀请律师进监开展法律援助,让专业律师为她解答法律疑惑、普及法律知识。“没想到困扰我这么久的问题,其实就是自己对法律的无知……我错了,我一定积极投入改造,争取早点出去,重新开始。”在现身说法会上,姜某真诚地说出自己的悔悟,表达了积极改造的决心。像姜某这样法律意识淡薄,因为“不懂法”而触碰法律底线的人并不是少数。今年以来,第一女子监狱先后多次邀请专业律师团队进监开展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并与民盟贵州省直综合总支律所等联合开展共建活动,开设普法专题讲座。同时不断丰富法治教育形式,通过现身说法、情景演绎等生动的方式,促使罪犯认识到犯罪行为的严重危害,从而树立尊重法律、遵守纪律的意识和观念。

“云+”守护 为亲情搭建桥梁

“女儿,我很想你……现在年纪大了,不好走动,去看你一次不容易。你一定好好改造,听警官的话,争取早日回家,我们在家等你。”听着视频中母亲的嘱托,罪犯王某一边用力地点着头,一边止不住地流眼泪。考虑到王某母亲不便现场会见,民警积极联系其家属,建议通过监狱微信公众号寄递一封“云信”。这场跨越千里的亲情帮教,将温情通过云端传递到了高墙内。今年以来,第一女子监狱已累计转递230余封“云信”“云视频”。“云+”亲情帮教依托新媒体搭建了线上通信桥梁,打破时间和地域限制,有效拓展罪犯改造内容形式,是教育改造罪犯的一项重要举措和有效方式,激励罪犯积极改造的一剂良方。

助力就业 为新生点亮“心灯”

最近,罪犯李某学习不在状态,改造也心不在焉。因担心“罪犯”标签会让自己无法就业,李某倍感惶恐,即将刑满释放的她显得有些郁郁寡欢。“监狱马上要举办就业推介会,你去试试。”民警的鼓励为她点亮了一盏灯。为帮助刑释人员尽快融入社会,今年5月,第一女子监狱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了一场就业推介会,邀请地方企业走进高墙,为即将回归社会的罪犯提供就业。本次就业推介会上,有40多名罪犯与企业签订了就业协议。李某凭借在监狱劳动技能培训课中学到的技术,如愿获得了一个岗位,她激动地说:“原来我们也是被需要的,我能养活自己了!”近年来,第一女子监狱积极组织开展罪犯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发挥监企联动机制,不断拓宽就业渠道,实现刑释人员当下“回归路”与今后“人生路”的有效衔接。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