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实施五周年。5年来,山西省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和社区矫正机构强化法治思维,立足强基固本,探索出一条以制度为根基、科技为支撑、教育帮扶为灵魂的社区矫正新路径。社区矫正工作迈向法治化、规范化、现代化,实现从“管得住”迈向“矫得好”,取得了良好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探路前行,矫正制度不断完善
2020年11月底,山西省省、市、县三级人民政府依据社区矫正法精神,全部设置社区矫正管理局,作为社区矫正执法主体。同时,针对县级执法力量薄弱的问题,因地制宜探索出县级社区矫正“一局一中心”模式。即:社区矫正管理局作为执法主体,社区矫正中心作为实施社区矫正的执法场所,受委托的司法所负责对矫正对象进行日常管理。
“社区矫正相对于监狱管理自由度较大,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智慧才能达到矫正效果。”山西省司法厅社区矫正管理处处长薛军贤介绍,社区矫正法实施后,山西省司法厅结合全省实际,统筹司法行政系统的警力配置,协调监狱、戒毒民警参与到社区矫正工作当中,并将具有法律、心理学等专业知识的人员充实到基层执法一线,社区矫正工作队伍不断健全,执法能力不断提升。
“法的实施是一个过程,5年来,在省司法厅的统筹指导下,全省各地探索出许多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省司法厅将执法实践中的做法不断总结完善,上升到制度层面,形成全省社区矫正执法的‘1+19+1+1+1’制度体系,使社区矫正的制度不断健全和完善。”薛军贤说,当前,全省的社区矫正工作已经逐步走向法治化和规范化。
科技赋能,智慧矫正提质增效
在山西省司法厅社区矫正管理处,薛军贤通过“山西省社区矫正一体化平台”向记者展示了全省各地社区矫正工作的实时动态。薛军贤说,随着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社区矫正工作逐步向智能化、精准化方向迈进。
薛军贤介绍,社区矫正法出台后,山西省司法厅于2021年对平台进行了全新升级,2022年3月,全省智慧矫正平台2.0版本全新上线。在新的平台上,不仅可以实时了解所有社区矫正对象的监管状态,还能在线发布动态信息,实现所有数据当天向司法部同步。
薛军贤介绍,在社区矫正一体化平台覆盖全省117个县(市、区)的基础上,近年来,按照司法部要求,山西省司法厅积极推进县级“智慧矫正中心”建设,目前专项资金已下达至78个县(市、区)。“科技力量是做好社区矫正工作的重要保障,我们将继续深化同法院、检察院、公安、人社、民政等部门的信息共享,形成多维矫正机制,为新时代的社区矫正工作注入强劲动能。”薛军贤说。
管教并重,柔性矫正重塑新生
社区矫正法实施五年来,山西省探索出一条以制度为根基、科技为支撑、教育帮扶为灵魂的社区矫正新路径,让法治的刚性约束与人文关怀相得益彰,许多矫正对象顺利解矫回归社会,彰显出山西省社区矫正工作由“管得住”迈向“矫得好”。
大同市通过“心网助矫”不仅有效降低了社区矫正对象的再犯罪率,也为他们重新融入社会提供了心理帮扶。“你们不仅帮我们矫正了错误思想,还为我们教授了实用技术。”晋中市司法局联合企业和学校,对社区矫正对象定期开展技能培训,为他们回归社会提供保障。“法治教育让我懂得了做人要心存敬畏。”在阳泉,法治教育讲座聚焦社区矫正对象高频法律问题开展以案释法,从源头减少了再犯罪风险。
“社区矫正既是一项法治化的工作,更是一项社会化工作,我们不仅要帮助社区矫正对象重新回归社会,还要帮助他们改正错误思想,树立正确价值观。”薛军贤说,5年来全省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和社区矫正机构坚持管理和教育并重,通过心理疏导、就业帮扶、技能培训、法治教育、亲情召唤等多种形式,帮助社区矫正对象重获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