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上,阳台上那盆芦荟生长茂盛,她的四周长满了小芦荟,将盆的边缘围得水泄不通,看不到一点泥土。她们你挤我,我挤你,拼命的伸长脖子,把头向外探出,以便吸收更多的暖阳。
是让小芦荟们自立门户的时候了。我找来些大小不一的花盆,小心翼翼地把她们从盆中移出,又小心翼翼的把她们栽上。
栽好后我惊讶的发现,大盆里的芦荟个头稍大,小盆里的芦荟个头稍小。
我仔细回忆栽种过程,事先没有这样刻意安排,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可能是潜意识里认为个头稍大的芦荟应该得到更多的土壤吧!
仲秋过后,兜窗上那盆山药渐渐变黄了,最后,藤也枯萎了。山药是今年才栽的,她给我带来了许多欣喜。春天,从嫩芽破土而出到爬满兜窗,生命力强劲,勃勃生机。夏天,整个兜窗满是墨绿的叶子,清晨的阳光从叶子的缝隙照射下来,斑驳的印在窗台上,书桌上,别有一番情趣。
回味着山药给我的带来美好心情,在清理山药藤蔓时,顺手从藤上摘了几粒种子,准备明年在别的阳台也种上。
我又惊讶的发现,留下的种子比较大,光滑规整。上,再看着散落在窗台上的种子,心中产生了一丝悲悯。留下的种子明年将开始崭新的生命,同在一根藤上,命运怎么如此天差地别。
我又想起了儿时所经历的种玉米的场景。那时没有杂交移栽技术,为了保证成活率,乡亲们在每个窝里都种上两粒玉米种子。等玉米苗长成,头次除草时,会把长势稍差的玉米苗拔掉,给长势最好的玉米苗提供充足的生长空间和养分。
小个头芦荟是幸运的,虽然拥有的土壤和养分不如大个头芦荟充足,但起码还有生存的机会。而那些被散落遗忘的山药种子,可能今生再也没有发芽机会了。更悲催的是那些被拔掉的玉米苗,从孕育破土到长成苗,其中不知经历了多少曲折,就因为长势稍差,就剥夺了继续生长的权利。
这就是大自然优胜劣汰法则选择的结果。强者更强,劣者更劣,甚至连生存的机会也将丧失。
虽然文明社会没有这样残酷,但自然界优胜劣汰的生存法则同样影响深远。
很久以前的一篇关于大学毕业生从职心态的短文现在仍记忆犹新。说的是两名大学生同时进了一家银行工作,一名毕业于名校,不屑于做前台服务、业务流水账、统计报表等简单业务,常常哀叹时运不济,做事马虎应付。另一名毕业于普通高校,埋头从最简单业务做起,兢兢业业,每项业务做得精细规整,井井有条。几年过后,普通高校毕业的大学生逐渐成长,做到了业务主管,而名校毕业的大学生还是小事不愿做,大事做不来,已沦为被淘汰的边缘。
这样的事例在我们周围并不鲜见。为何起点相同,甚至起点更优,结果却大相径庭?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那些永不停歇,孜孜求索,担当敢为,努力使自己变得更加优秀的人往往得到更多的锻炼成长机会,会拥有更加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平台。
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就从现在开始行动吧,只要努力了,付出了,下一个拥有更多土壤的大个头小芦荟,下一粒留下的山药种子,下一株留下的玉米苗也许就是你。(杨宗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