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 队伍建设 > 警官文苑
【警官风采】“六旬”老兵走过的 40年峥嵘岁月
  字号:[ ]  [我要打印][关闭] 视力保护色:

“你好,请将手机、打火机、香烟等物品存入储物柜。”“身份证、户口本带了吗?先到这边窗口办理会见证”“先坐会儿,已经通知监区了,人到了会通知你们。”在忠庄监狱罪犯会见登记大厅,一位满头华发的民警正耐心的接待来访的罪犯家属。

  他叫周跃进,大家都喜欢叫他“老周哥”,是忠庄监狱狱政管理科最年长的民警。老周的身型很精瘦,但工作起来精神头十足,就像排球运动场上的“自由人”,总是穿梭在会见大厅的各处环节,一点也不像是个工龄已有43年,即将六旬的“老兵”;在忠庄监狱工作37年以来,他当过工人,从事过驾驶工作,93年转干成为一名监狱民警。翻开“老周哥”的履历表,参与追捕逃犯40余次,捕获逃犯18人,因追捕工作表现突出荣立三等功1次,多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尽管再过半个月就要退休了,但他仍旧干劲十足,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同事:“老周工作起来就像是个‘永动机’,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条件和现在没法比,晚上和罪犯谈话谈到十二点,没有交通车回家了,他就睡在办公桌上……”

  “那时候没有监控,到晚上十二点要查夜,值班民警要到每个床位去确认罪犯是否正常休息,老周经常查到晚上三、四点,他工作起来就和在部队时一样,严格执行,一点不含糊。”

  “老周参与追捕罪犯时有着一股拼命三郎的狠劲,为了抓住逃犯他最高纪录五天五夜没合眼,汇总信息、部署计划、蹲守卡点,我们跟着他学到了很多…”

  回忆起往事,与老周共事过的同事都被他的敬业精神所折服。当问及他的动力在哪时,老周哥笑着说:“我们这一代人,受父辈的影响很深,民族意识很强,尤其是在部队的那几年,爱国情怀与民族尊严深深的印在灵魂里,深知只有每个人都珍惜自己的工作、干好自己的职责,尽好自己的那份力,国家才会强大,民族才能有尊严,我们的后代才能真正站起来!”

  21岁那年,老周所在的部队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在执行一次突击任务时不慎与部队走散。一个人在大山里走了近四天,“当时我只带了一天的口粮,想着上了战场只要没死就会有吃的,带多了也是浪费。”那四天老周靠着顽强的意志挺了过来,当走出大山找到部队后,那种看到亲人般的思念和仿佛重生一般的感受让老周暗下决心,只要没牺牲,就一定不能荒废自己的生命,要活得有意义。之后的四十年里,老周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自己的决心。

  在狱政管理科工作多年,无论岗位如何变化,他始终保持着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干事创业敢于担当的工作热情;随着数字化电脑办公普及化,对于没有电脑基础的老同志来讲,电脑操作成为了许多老同志工作中的“拦路虎”,看着小年轻们轻轻松松几分钟就打好了自己几个小时都搞不定的文档,老周是既羡慕又嫉妒!“年龄不是问题,心理才是问题”!57岁的老周哥理所当然的再次开始挑战自己,虚心请教年轻民警,了解基本的文档操作技能,坚持不懈地练习操作,最终,笨拙的“一指禅”蜕变成了灵活跳跃的“钢琴手”,老周再次证明了自己。

  

领导:“工作交给老周,两个字,放心!”

  1999年,罪犯范某脱逃,侦察兵出身的老周主动请缨,根据以往抓捕工作中积累下来的点滴经验,再结合脱逃犯特定的生活习性和范某家居的地理环境向追捕小组提出个人设想和建议。得到同意后,老周所在的追捕小组对范某家周边县镇进行全方位的走访调查,在范某的亲属中秘密物色“线人”。与此同时,老周和追捕组成员顶着烈日,乔装下乡,走街串户,摸索线索。

  数月的坚守,两条腿不知翻越了多少山坡,走了多少路,老周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要将脱逃犯范某抓捕归案,“功夫不负有心人”,老周得到线报称有人在周边村寨看见了范某的踪迹。老周拖着疲惫的身躯又投入紧张的制定抓捕方案和抓捕工作中。

  得到当地武警中队支援后,当日凌晨展开了抓捕,民警分两组,二人一组,从村两头进村,武警战士负责外围警戒。当外围警戒组各就各位,分组成员刚潜入村两头,就被放哨的范某母亲发现,并大呼:“有强盗!”范某闻讯后立即往村外逃窜,老周发现后第一时间展开追击,最终在村外的稻田中与同伴一同将其制服,凯旋而归。

  1997年罪犯冯某脱逃,当老周率领的追捕组对其进行包围时,该犯手持匕首,窜上屋顶与众人对峙。面对穷凶恶极的罪犯,危急关头老周不顾自己的安危,冲上前去与罪犯搏斗,最终将罪犯制服。这样的经历用老周的话说:“摆上三天三夜也摆不完。”但他从不未借此炫耀,一心一意扑在工作上。

  

家人:“有好处就靠边,有工作就冒尖。”

  “他就是这个样子,开展工作时他能言善辩,让他向组织提点要求就成哑巴了!”面对妻子的埋怨,老周哥憨憨的笑了笑。在老周年轻的那个年代,职务晋升很多时候就是领导一句话的事,可是老周却从不在这方面提任何要求,面对荣誉时,也总是推给年轻人。直到四年前才解决副主任科员,去年刚刚晋升为主任科员,作为一名资深“老科员”,老周没有任何怨言。

  “工作干好了比什么都强,你想想,单位很多时候比家庭更让人依赖,家庭发生变故时,身患疾病需要帮助时,第一时间站出来的是单位,是组织。单位给了我实现价值的平台,也是我的依靠,单位的荣誉就是我的生命,单位好我才会跟着沾光,哪怕以后我不在了也还得依靠单位写讣告呢,想通了这一点还需要提什么要求呢?我得到的足够了!”

  面对工作时,老周却一点不懂得“谦让”。2017年7月,全省监狱重点部位管理现场观摩推进会在忠庄监狱召开,时逢科里几名同志退休,接见室工作人员严重不足,老周主动找到领导,“这些工作我都熟悉,有我在,不怕得!”冒尖的老周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何谓老将出马,一个顶俩,将接见室的工作打理得井井有条。

  国庆前夕,门岗值班的同事家属生病去世,老周听闻又坐不住了,取消了外出休假的计划,主动提出到门岗顶班,留给家人的却是一句“等我退休了,出去的时间多的是!”让家人哭笑不得。

  眼瞧着离自己退休的日子越来越近,老周总想再为单位做点什么,留下点什么。于是在监狱长的办公桌前,出现了一封回忆录,详细记载了从五十年代末期到现在,监狱的名称、罪犯的构成、改造罪犯的方式、民警队伍构建和职工队伍的建设,以及罪犯的改造在不同时期的演变过程。“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周哥真是有心人,他为单位留下的这笔精神财富实在太宝贵了!”监狱长何吉清看着手中长达十数页的手写文稿,感慨万千。

  老周哥说,“在监狱干了30多年,什么事都遇上过,没有丰功伟绩,唯有日复一日的坚守。”正如流沙逝于掌心,老周哥是平凡的,可正是有千千万万的“老周哥”在平凡的岗位上,历经岁月的考验和磨砺,他们淡泊名利,满怀对监狱事业的热爱,默默付出,辛勤耕耘,不求回报,为我们树立起前进的标杆,因为有了这样一群可歌可泣、负重前行的监狱老兵,相信监狱的明天一定会更好!(刘贇)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