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 队伍建设 > 警官文苑
读书的你最美
  字号:[ ]  [我要打印][关闭] 视力保护色:

  我的父亲是一位中学的语文教师,在他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我从小就喜欢读书。

  课内的、课外的、国内的、国外的、古人的、今人的;读得懂的、读不懂的,只要是书,我都要在老家的那棵大槐树下读上半天。

  那时读书,靠的是一种说不清的“兴趣”,直到进入中学才明白除“兴趣”外,更重要的是一种对知识的“渴求”,是一种对生活的“了解”。直到今天,才真正理解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5月4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读书”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需求。

  不知咋地,书读得越多,就越感到自己的不足,就正如马克思说的:“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科学是奥妙无穷的……”

  作为一个女孩子小时的我,也喜欢“美”、“漂亮”这些字眼,记得有一次问父亲什么是“美”?父亲毫不犹豫地回答:“读书!”。

  “读书”就能“美”吗?我有些不解。

  直到读到毕淑敏在《养心的妙药》里的“不论何时,我相信,读书的你最美……。”“淑字,温和善良美好之意,好书对于女人,是家乡的一方绿色水土。离了她,你自然也能活。但与书隔绝的日子,心无家园。半生过下来,女人就会言语空虚,眼神恍惚,心地狭窄,见识短浅了”这两句话后,我才暗暗地佩服我的父亲。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在少年时代立下的宏伟志向,表现了为国家和民族而奋斗终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不懈努力下,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在新一代“四化”建设者废寝忘食的奋斗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崛起在世界的东方。

  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我们应该怎样在“党的十九大”所定义的新时代中实现历史赋予我们的伟大复兴的使命呢?

  祖国的“四化”建设光凭一腔热血显然是不够的,“四化”建设需要的是人才,需要的是知识。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培根就说过“知识就是力量”,要想获得“知识”来充实我,充实我们建设“四化”的“力量”,除了实践外,就得读书!

  缕缕书香,充实着我的大脑;缕缕书香,洗涤着我的灵魂;缕缕书香,在我的魂梦中荡漾飘舞;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类思想是灵魂。

  我作为一名单位出纳,除了有关业务的书籍要精读,牢读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外,有关思想的,哲学的,历史的,人生的……也要多读,在书籍这一浩瀚海洋里搏击,畅游到知识的彼岸。

  为更好地投身于祖国的“四化”建设,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播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平等和谐、敬业诚信、绿色节俭等理念,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国家软实力,树立文化自信。读书——是汲取精神食粮的重要手段。

  为读书,东汉时期的孙敬、战国时期的苏秦尚能“悬梁刺股”;汉朝时期的朱买臣、隋朝的李密尚能“负薪挂角”;晋代时期的车胤、同朝的孙康尚能“囊萤映雪”;西汉大文学家匡衡尚能“凿壁借光”;春秋时期的孔子尚能“韦编三绝”,如今生活在二十一世纪、有着无比优越条件的我们这一代难道连古人都不如吗?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同胞们,特别是我们女同胞们,让我们用高尔基的一句名言共勉吧:“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趴在面包上一样。”(金晶)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