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官,看到我爸妈一切都好,我就放心啦!之前的事对不起,给你们添麻烦了!”
1月9日15时许,安顺监狱三监区一分监区内,罪犯潘某观看父母叮嘱视频后,主动找分管民警汇报思想情况,为之前不配合工作诚恳道歉。民警们看到他的转变,深感欣慰,努力付出终于得到回应。
沉默寡言 消极改造
潘某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无期徒刑,服刑十三年来一直改造平稳,平时爱好玩吉他,积极参加分监区各项活动,表现优秀。然而,最近一段时间,细心的民警袁心才和仇辉察觉到,潘某变得沉默寡言,时常发呆,情绪波动很大。不仅主动卷入他人的争吵,甚至还和别人发生了推搡。
“有什么事就说出来,我们帮你解决。”
“唉……唉……说出来有什么用……你们也帮不上忙。”“我妈生病了,爸爸身体又不好,很担心他们。”
于是,三监区一分监区民警,多次找潘某开展个别教育谈话,希望他打开心扉,重拾信心、积极改造。然而,面对民警关切。潘某总是连声叹气、无奈回应。
多管齐下 了解原因
虽然一次次吃“闭门羹”,但民警不懈努力,通过多种方式,了解到潘某消极改造的原因。原来,潘某的父亲常年在外务工,母亲在他小时候就离家出走,他是依靠亲戚的帮扶,才长大成人。祸不单行,他仅有的两位至亲姐姐,也先后因故离世。正因如此,潘某从小就对拥有一个温暖的家庭充满了渴望。
后来,潘某的父亲重组家庭。幸运的是,养母待他视如己出,给予他从未有过的关心与温暖。即便潘某因在工作中与他人发生矛盾,失手致人死亡而入狱,养母也从未有过一句埋怨。她坚持每月到监狱探望潘某,每次都为他加油打气。这份始终如一的关爱,是他一直以来积极改造的内在动力 。
然而,当潘某得知养母身患重病,弟弟因咽喉病变呼吸困难,而父亲年事已高,身体每况愈下。家人的情况令他忧心忡忡,内心的自责也如影随形,这让他的心情愈发矛盾复杂。
家庭走访 搭建桥梁
为了重塑潘某的改造信心,分监区在加强日常关注,针对性开展心理辅导、个别教育谈话的基础上,潘某情况有所好转;分监区打算再利用亲情的感化力量,搭建沟通桥梁,帮助潘某更好地投入改造中。
1月8日,三监区民警郑焕兵和袁心才驱车来到潘某家中,介绍其在监狱的改造表现、思想转变、学习情况等。播放潘某在狱中录制的思念祝福视频,看着视频中潘某的真切表达,家人潸然泪下。“他从小没有父母在身边,是个命苦的娃娃。”潘某的养母说,会克服家中困境,积极生活,等待儿子回家团聚 。
随后,民警录制家人的视频带给潘某。“儿子,新年快乐,家里一切都好!”“我们需要你,你争取改造,早点回来。”听到家人的叮嘱,潘某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情感。感谢三监区一分监区所做的一切,并承诺会努力改造,不辜负民警的不放弃 。
此次家庭帮教活动,是安顺监狱教育改造工作的重要延伸,也是监狱以亲情为纽带,用心用情转化罪犯的真实写照,让教育改造之路法度与温度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