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汪,名叫汪三桂,是一个曾经在讲台上挥洒自己青春十余载,现又继续为监狱事业奉献自己热情的一位“老人”。说他老,其实并不老,只是因为工作年限长,在他的身上可以看出岁月留下的沧桑。俗话说得好,“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正是这位老汪,用他的睿智、慈爱、幽默为我们“传道解惑”,也在“零距离”的接触中,让我们读出了关于老汪的严肃、认真、实干、幽默和“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
严肃,是他爱的一种表达。在监狱这个特殊的工作环境中,做到严格执法是基本的要求。他对年青人工作态度上的严肃,一直是我们敬畏他的理由。在一次对监区的例行工作检查中,他发现有年轻干警对罪犯涉嫌违规违纪的处理记录填写上容易产生误解,且与报送到部门的处理结果不一致。他立即要求向该监区下达整改通知,并当场严肃地给这位年轻人“上课教育”。这种工作上的小失误,在别人眼中也许不足为奇。他的这种“严肃劲儿”,别人可能认为太“大惊小怪”。但我们知道,这是他对年轻人爱的一种表达方式,更是他对工作负责的一种态度。在他心中,每个年轻人都是等待雕琢的玉石,而这种严厉就是用来进行雕琢的刻刀。
认真,是他的工作态度。三十一年的工作生涯,让他养成了一种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他的这种认真劲,不仅是对自己对工作,还体现在下属的要求上。记得他刚调入我们部门的时候,第一次工作例会就是是要求部门的每名成员上班要按时到岗,做事要认真负责。有一次,监狱召开全监大会,部门的有个青年干警因为家庭矛盾的原因上班迟到了十多分钟,他便立即找这个干警进行谈心,没有横眉冷对、没有训斥责备,而是心与心的交流。了解真正的原因后,对其按照规定进行了处罚。同时,也电话联系了该同志家属,向其告知单位中的工作模式,希望其能理解、支持该同志的工作,化解了该同志的家庭矛盾。
实干,是他的工作作风。别看他年龄五十有余,工作中没有摆架子的脾气,做起事来更是风风火火、雷厉风行,是一个说干就干的实干家。在他的工作记录本上,密密麻麻的记载每天的工作情况,不是监狱隐患排查,就是干警管理督促;不是文件拟稿,就是会议记载。了解他的老同志说,几十年的监狱工作,他始终如一。
幽默,是他的减压法宝。在当前押犯结构日益复杂、安全隐患、执法风险等压力下,连续日夜的加班让每个监狱人都拖着疲惫的身体应对。记得上次,为了全省现场会议的召开,部门的人员已经连续几天进行了“赶点加班”,当每个人都疲惫不堪时,“老汪”冷不丁的一句幽默诙谐话语,让整个办公室顿时轻松起来,接着就是围绕这句话为主题而展开的欢声笑语,短暂的笑声过后,便进入紧张的工作。“老汪”的这些笑话主题,有的是当前流行的明星八卦,讨论较多的则是他对自己生活的自嘲。我们都明白,他是想着法子舒缓紧张的工作气氛,为我们减压,让我们以最好的状态投入工作。
学习,是他的一种习惯。看书、看报,练字,是他每天的必修课程。每天的中午,他利用这有限的时间开始了他的必修课程,有时是在用“一指禅”在电脑面前的敲打,有时是对一张报纸的时事部分进行细细的研究,有时是毛笔一挥对每一个笔画的琢磨,有时是打开已经翻旧了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反复研读。用他的话说:“在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中,知识的更新速度快,如果不学习就会被你们这些年轻人淘汰”。
他,只是监狱人的一个缩影,但正是这样一个个的缩影,组成了监狱特有的文化,也正是这样的一个个缩影,才凝聚成监狱特有的精神,这种精神,滋养了一代代的监狱民警。(文/熊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