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全民阅读大会贺信中指出:“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可以让人得到思想启发,树立崇高理想,涵养浩然之气。中华民族自古提倡阅读,讲究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传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塑造中国人民自信自强的品格。”白云监狱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响应号召,发挥好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组织民警开展读书学习活动,加强阅读引领,涵育阅读风尚,为监狱民警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生活卫生科李青青——读《人间词话》
为什么喜欢读诗词,现在细细回想,可能诗词可以给我带来内心的安宁,是一种温柔的力量,能让人在浮躁的时候,慢慢平静,同时体会词中情景,跨越时空感受词人的心境,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会有种说不出的绝妙意境,让人感动。
最开始读这本书,是在上初中的时候。现在再读,却是完全不一样的心境,能够体会到诗词中传达出来的力量。就像在书的扉页,就有王国维先生关于此书著名的三种境界之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雕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第一境是告诉我们,不畏孤独,勇敢的前路求索,是讲做事要有信念;第二境是说,即便前行的路上遇到了再大的困难,挫折和不确定,也不会后悔,是讲做事要有九死不悔的执着;第三境是说,经过漫长的奋斗,路途遇到了很多艰难,但只要不放弃,成功会在你困惑迷茫之际,翩然降临。
劳动保障科刘翼—— 读《美国陷阱》
《美国陷阱》讲述了法国阿尔斯通集团锅炉部全球负责人弗雷德里克•皮耶鲁齐因美国使用《反海外腐败法》等司法手段进行“长臂管辖”身陷囹圄、最终企业被“强制”收购的故事。
皮耶鲁齐最终认罪被判30个月监禁,因为他基本没有得到公司和国家任何支持,甚至一度被公司出卖,仅靠着家人的帮助和美国司法体系作抗争。看这本书让我联想到孟晚舟事件,孟晚舟女士在3年非法拘押后能顺利回国,是多方共同努力的结果:一是孟女士个人的志气;二是家人和华为的支持;三是国家在外交上的斡旋;四是无数中华儿女的正气凝成的国家意志。而最基础的支撑,则是我国快速提升的综合国力;最重要的精神支柱,则是相信祖国和人民决不会放弃的坚定信念。孟晚舟回国演讲的结尾让无数线上线下接机的国人热泪盈眶,她说:“如果信念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
无意中在图书店看到一本书, 书名叫 《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虽不是什么名家之作,但却被书名吸引了。这本书中心主旨就是:努力需要坚持,让努力成为习惯,就会每天迎来更好的自己。
这本书告诉我,让努力成为习惯并不是单纯按时间论英雄,因为努力是不仅要去干,还要用心干。要领悟琴心合一、懂得专注、勤于总结。弹好一首曲子,必须学会专注,工作亦是如此,专注于正在做的工作、踏踏实实把眼前的工作做好,唯有这样,工作才能一步一个脚印,才不会被繁杂的事务所干扰,导致顾此失彼。除此之外,面对复杂多变的任务,仅靠延长时间和常规方法解决不了问题,只有常态化努力,将一个一个的问题和目标盯牢盯死,多在工作实效上下功夫、做文章,确保全面完成各项任务。让努力成为习惯,用习惯性努力去体现担当与实干。
五监区王习君 读《浮士德》
《浮士德》是思想家歌德的代表作,从1768年开始创作,于1832年完成。书中讲诉了浮士德人物性格“肯定”和“善”同“否定”和“恶”之间的矛盾冲突。展示出浮士德永不满足,超越自我的精神追求。
其中里面的一句话是:今天做不好的,明天也不会做好。不能虚度光阴,要下定决心把可能的事情,一把抓住而紧紧抱住,有决心就不会任其逃去,而且必然要贯彻执行。在我们人生的道路上,会面临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我们必须去坚守我们应该去坚守的东西,努力朝着正确的方向去做,不管结果如何,把握当下,才能够迎来美好的明天。“撸起袖子加油干”,只有实干才能出成绩,只有在矛盾中去解决问题,才能得到发展。
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
为热爱读书的他们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