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 党政工作

【老兵永远跟党走】吴东明:用行动践行初心使命,不负党员荣光

  • 字体:
  •     
  •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日前

在监狱开展的“老兵永远跟党走”主题活动中

记者一行来到贵州省第二女子监狱原保卫科科长

副处级协理员吴东明的家中


采访中

吴东明老党员打开他的“百宝箱”

拿出他珍藏的照片、奖章等宝贝

用别样的方式讲述着他的故事


静静地翻看着吴东明老人的照片

四种颜色的制服照

仿佛穿越了历史

讲述着这位老人的初心故事……





吴东明,1946年10月出生,1965年1月入伍,服役于贵州省军区原独立师第三团,多次荣获“五好战士”等荣誉称号,1979年于部队司令部通信参谋岗位转业。




“小小理发匠”的当兵梦



1946年,吴东明出生在贵州省绥阳县枧坝镇一个普通家庭,因兄弟姐妹多,家里生活比较困难,13岁的他为了补贴家用,到镇上拜师学习理发,勤快好学的他很快就成为一名“小理发匠”。


一次在给解放军战士理发中,战士投缘的和他聊了很多,谈了共产党是如何打倒美帝国主义、如何赶走入侵者、如何建立新中国……那一刻,当兵这个梦想就在他心里深深扎根。


1964年,吴东明自己跑到征兵点报名参军,但因年纪不够标准,未果。1965年,吴东明再次到镇里报名,经过层层考核,终于如愿以偿来到了部队,被分到贵州省军区原独立师三团警通排负责通讯工作。在部队,吴东明勤练苦学,追求进步,并于当年向组织提交入党申请书,经过部队认真考察,1967年2月他终于成为了一名预备党员,1968年2月转正。


从警通排到警通连,再到司令部,通讯相关工作他一干就干了15年,直到转业。

吴东明与战友合照(左二)



当兵时的吴东明(左一)


“在部队我只是默默做好每一件事,并不像我们团里的特等模范、战斗英雄那样值得学习。”吴东明老人说自己没有什么功绩,但在笔者看来,默默做好每一件事的吴东明,身上同样激荡着共产党人的豪气。



同事眼中的“不倒翁”



1979年10月,吴东明转业到贵州省客车制造厂工作,从军的经历让他从进厂开始就在保卫科工作,在这个部门一待就是27年。


工作中吴东明始终不忘党员身份,身先士卒、踏实工作,积极投身到党建和保卫工作中来。严打期间,厂里的保卫科负责周边区域的综治工作,工作增量巨大,面对压力吴东明经常吃住在单位,巡逻、抓捕、审案,还要经常处理街坊邻里间鸡毛蒜皮的杂事,在他手上抓捕和追逃的人员达50人之多。

1993年吴东明提任保卫科科长不久,正好遇到了监狱系统的困难时期,那时工资都不能足额、按时发放。很多人选择了停薪留职、自谋出路,而保卫科在吴东明的带领下,科里几十号人依然坚持了下来。正是这个原因,同事们都调侃的称呼吴东明为科室的不倒翁。


在担任保卫科党支部书记时,吴东明十分注重教育培养年轻干部,特别“明白”学历、文凭对人一生的影响,80年代入厂的年轻人很多,在保卫科工作的年轻人不少,他经常给年轻人“打鸡血”,传授自己工作和生活的经验,特别鼓励年轻干部积极参加学历提升、自学成才,为此他还为爱学习的年轻同志争取了一笔学费补助,只要参加自学考试、党校学习等都可以领到特殊津贴补贴学费,在他的鼓励下,很多同志都提升了自己的学历,也在日后的工作中走到了更高的平台。


金灿灿的纪念章是温暖也是提醒



“爱党!爱国!是父亲从小教育我们的。”吴东明的两个儿子都这样说。


“因为工作繁忙,小时候对两个儿子的陪伴很少,这是我最亏欠的。”虽然缺席儿子们的成长,但吴东明老人严厉的家风教育积极影响着两个孩子,长大后的他们虽然没有踏着父亲的足迹参军,但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默默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吴东明接受采访



“我想当一名法医,我要像爷爷一样,成为光荣的共产党员。”吴东明的“爱党爱国”家风教育,在小孙女的“小作文”中依稀看到了影子。吴东明说,作为退休老党员,能发挥余热的便是:以自己清廉的政治本色和立场坚定、旗帜鲜明的政治态度影响家人,树立良好家风,在社会交往中,传承党的优良作风,传递向上向善力量,积极影响他人。



“金灿灿、沉甸甸的纪念章是党的温暖,这也时刻提醒我:要用实际行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辜负军人、警察、党员的光荣身份。”在“光荣在党50年”纪念颁授仪式上,吴东明这样说。


分享: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