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队伍建设 » 动态信息
盘他!是什么让他们获得了“全国司法行政工作先进集体”?
  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视力保护色:

1月30日,

在全国司法行政系统表彰大会上,

贵州省第一女子监狱三监区

被表彰为全国监狱工作先进集体。

是什么让他们脱颖而出,

成为全国性的先进集体?

在荣誉的背后,

他们付出了多少艰辛?

下面,笔者就带大家一探究竟,

好好盘一盘!

升旗.jpg

筑牢安全这个关键!

他们勇于创新监管改造模式

为筑牢监狱安全防护屏障,第一女子监狱三监区在持续抓好隐患整治闭环管理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监管改造模式,率先实行夜间管控网格化管理。在严格落实对互监包夹和信息收集的前提下,实行了民警“一小时巡查,两小时清查”与罪犯“监室一人一小时轮流管控,楼道三人两小时轮流互监”相结合的楼层夜间管理模式,这种模式有效增强了夜间对服刑人员的管控,确保服刑人员始终在控受控。在此基础上,推行服刑人员“2+2+2”的管控模式。这些措施推行后,使服刑人员监舍白天零留监、夜间服刑人员安全管控问题等得到有效解决,三监区的成功经验被第一女子监狱在全监推广。三监区还倡导全员参与狱内侦查工作,在每个分监区建立了信息箱,完善信息投递渠道,切实做到对投递人及所投信息的保护与保密。自投入使用以来,三监区收集的有价信息在防控监管安全事故、预测、预警、预防监管安全上取得明显效果。

探索管理新模式.jpg

除此之外,他们还积极探索老弱病残服刑人员的管理新模式。提出了“长期患病服刑人员管控跟踪方案”,方案的实施使得监区夜间外出就诊率比实施前减少了31%。在此基础上,组织老弱病残服刑人员开展了适应性习艺劳动,缓解她们的改造压力。

践行五大改造这个重点!

他们善于创新塑新净魂思路

为践行以“政治改造”为统领的五大改造新理念,三监区充分整合各种有效资源和改造手段。在文化改造上推进“改造专业化”。积极推荐民警参加监狱组建的民警讲师团,对服刑人员进行法律、心理、艺术等方面专业教育;持续做好监区文化品牌“良”文化建设,组建了“苗岭飞歌”侗族大歌合唱团,构建多元化监区文化软环境。还注重用经典传统文化影响和熏陶服刑人员,营造起浓厚的“行中华‘弟子规’、学改造‘三字经’”文化改造氛围。在劳动改造上激发“主观能动性”。他们从提升服刑人员劳动素养着手,做好服刑人员劳动技能培训与岗前劳动纪律教育,抓好服刑人员刑释前就业指导。与此同时,实施服刑人员劳动考核与劳动报酬有机结合,提升服刑人员劳动积极性,从而推动服刑人员改造质量的提高。在教育改造上搭建“亲情新平台”。三监区致力做好“失联”(长期与亲属家人失去联系)服刑人员的寻亲工作,近年来,共为40名服刑人员找到亲属,搭起了这40名服刑人员与亲人之间的桥梁。这一举措,对监区监管改造秩序的稳定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得到了监狱的肯定,也被推广到其他监区。

践行五大改造.jpg

抓好队伍建设这个基础!

他们敢于创新严警治警方法

为建设一支“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民警队伍,三监区紧紧围绕目标,抓紧抓严思想政治建设。他们利用微信等新媒体平台,线上线下交流、“键对键”与面对面相结合的学习机制,常态化开展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还通过党委书记、支部书记上党课的形式抓好民警时事政策理论知识的学习,始终绷紧民警思想教育这根弦。抓实抓牢专业队伍建设。突出民警综合素养、实战能力的培育,通过请进来与走出去的形式,组织民警参加省监狱局、监狱组织的各类业务培训,还邀请公安部门技术骨干、专家等来监举办专业技能培训,做好专业人才培养。突出民警实绩考核,率先在监狱制定了监区民警考核实施办法,以“月目标考核”为手段,结合实行量化考核积分制度,全面推进民警月度差别化考核,即出勤一天积一分,备勤班一个积两分,瞪眼班一个积三分。以积分和实绩进行考核,大大提高监区民警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抓好抓细模范带动作用。在全省五一巾帼标兵、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李婷的带动下,三监区围绕典型引领,强化“爱岗”意识、强化“敬业”行为、弘扬“奉献”精神,全面提升民警综合履职能力,涌现出了不少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先进事迹。2017年以来,该监区获监狱以上表彰32人次,获厅局级以上表彰12人次。

抓实抓牢专业队伍建设.jpg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