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福泉监狱,并不被周边的人所熟知,因为座落在福泉市龙昌镇,很多人理所当然地叫它“龙昌监狱”、“龙昌磷肥厂”等,监狱特殊的性质和人们对监狱的主观认识,地处偏僻的福泉监狱也就被人们排除在视野之外。
福泉监狱的历史是曲折的,福泉监狱的经历是坎坷的,从五十年代创建,到九十年代实至名归,其中分分合合,颠沛寻址,终在龙昌镇边扎根斯土,传承至今。


老监管区及综合楼
2016年,监狱改扩建完成,虽建筑规范,设施完善,但仍被视为“新龙昌监狱”。2017年5月,新一届班子组建之初,深感固步自封是阻碍监狱发展、深化监狱改革之“瓶颈”,遂提出“1122345”的工作思路,以党建为根本,以法治为核心,以文化为抓手,致力提升内部管理,强化教育改造,主动出击,积极与福泉市委市政府接洽,建立了监地协作机制,几经努力,达成了维稳、教育、文体、扶贫等多项协议,开始向“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转型。
不一样的历史底蕴
今天的福泉监狱,经历了六十多年的风雨变迁,几代人的薪火传承。翻开厚重的历史,监狱自建国之初的“因陋就简,吹糠见米”起步,从福泉岔河冷水沟发祥,在深山老林扎根为营,到今天成为设施完善的规范化监狱,历经了“三个为了”、两个结合等方针的洗礼,从炼铁、炼钢到磷肥生产,再到今天的来料加工,福监人用他们实干苦干、自强不息的精神,挺起了福监人的脊梁。今天的福监,迎来了生产安全标准化、食堂管理标准化、医院管理标准化,监狱管理迈上新台阶。

今天的福监,环境优美,管理规范;今天的福监人,惟勤惟实,惟公惟廉,诠释了“忠诚、奉献、敬业、担当”的福监精神。
不一样的监管环境
走进福泉监狱的大门,白色方正的综合楼庄严肃穆,大红的“福”字,喜庆中蕴含了福监的蒸蒸日上;错落有致的宣传标语、铭牌报栏,散发着浓浓的文化气息。放眼满圆的翠绿,令人神清气爽,身心愉悦,更兼繁花簇拥,千娇百媚,争相斗艳,神气秀丽的自然景观,无不给人生机盎然、生气勃勃之感。

穿过监管区厚重的大门,狱内环形的柏油路面洁净如洗,道路两旁,绿树成荫,草木葳蕤。由近及远,绿色装点了整个监狱的环境,与灰白的墙体相映,凝重透着威慑,厚重却不压抑。

在这里,尽管管理环境封闭,然而执法格局开放,许多旧的牢房理念已被颠覆,监舍、食堂、医院、超市等生活设施完善齐备,整洁美丽,教室、图书室、阅览室、微机室、活动室和球场等教育娱乐设施一应俱全。


不一样的文化广场
为构建法治宣传教育平台,充分发挥环境对人的熏陶和潜移默化作用,监狱利用A、B栋习艺楼前空地,打造了集法治文化、法治宣传和开展文体活动为一体的多功能“法治文化广场”。

法治文化广场根据警徽图案进行构思设计,由国徽造型的音乐喷泉、长城造型的大型LED显示屏、盾牌造型的花坛和松枝造型的月牙喷泉组成。国徽是国家的标志和象征,把音乐喷泉设计为国徽的形状,寓意人民警察永远忠于祖国、忠于法律、忠于人民;立体式花坛为盾牌形状,前端为长城造型,形成一道弧形城墙,寓意监狱人民警察是维护国家政权稳定和人民安居乐业的坚强盾牌和钢铁长城;花坛两旁的水渠则代表警徽上的松枝,象征着人民警察的品质和战斗意志。寓意监狱工作中,监管场所的安全稳定和罪犯的服刑改造,都需要在监狱人民警察的严格执法、科学管理下才能得以实现。

广场紧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设置有宣传板块及法治文化宣传栏,通过宣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法律名言警句、法治文化名人、法律典故等形式突显“法治”和“文化”两大核心理念,并配合监狱灯杆文化,有效的将法治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结合起来,营造了主题教育与绿化景观和谐统一的美好景象,充分体现了监狱“依法治监”与“文化兴监”的价值追求。
不一样的监区文化
本着“依法治监”、“文化兴监”的理念,福泉监狱着力打造“知行合一”的福监文化,一区一品悄然绽放,国学与太极相映成辉,芦笙与舞龙、舞狮相映成趣,瑜伽与动感蓝球相得益彰,更有监舍道路两旁的灯杆文化,通道走廊的文化墙,浸透着深深的传统文化气息,宣传栏、黑板报上的核心价值观、宪法学习栏,无不体现了罪犯学法、普法、用法的法治氛围。

铸魂固化于心,立道内化于智,塑形外化于形。近年来,监狱大力倡导“文化兴监”,文化已成为了服刑人员心中温暖的灯火。

走在福监,机关综合大楼、监舍、服刑人员劳动现场、文化广场……文化气息有如空气一般无处不在,如影随形。国学区、法学区井然有序,交相辉映,整体营造了“人人学习、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的文化氛围。
不一样的开放日
立足于通过深化监地合作机制,实施“依法治监”、“文化兴监”方略,全力打造平安、法治、文化、示范“四型”监狱,5月31日,福泉监狱隆重举行了“监地交融·文化兴监”文艺汇演暨监狱开放日活动。

应邀前来参加活动的有省监狱局领导和相关处室领导、黔南州人民检察院、福泉市四大班子、公检法司及相关部门负责人、黔南片区监狱主要负责人及部分服刑人员家属,共计220余人。
为了让罪犯能和远道而来的亲人吃上一顿团圆饭,感受温馨的家庭氛围,监狱专门为他们准备了亲情餐。

上午十二时许,17名罪犯的44位亲属在监狱干警的组织带领下,跨过二道森严的铁门,径直来到罪犯“亲情餐厅”。通过共进午餐、共叙亲情,监狱与罪犯亲属签订帮教协议17份。下午,应邀前来参加活动的嘉宾分组陆续走进高墙,零距离参观罪犯生活、劳动、学习现场,实地了解监狱基本情况、罪犯改造和刑罚执行情况、狱务公开情况,观看了监狱工作成果展板和监区文化展示,对于服刑人员的生活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增进了他们对监狱管理工作的认识和理解。
不一样的演出活动
本次开放日活动,省局领导、市四大班子及周边监狱代表亲临现场,省歌舞团、黔南州文化局、监狱产业扶贫结对帮扶点——雷山县大塘镇高岩村村民应邀参加活动并同台表演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阵容蔚为壮观。


8个地方节目、2个民警节目和4个服刑人员节目先后以乐器、舞蹈、情景剧、独唱、大合唱等丰富多彩的方式闪亮登场表演、精彩纷呈,为观众带来一场视听盛宴。首先出场的是省歌舞团带来的《颂歌》管乐队表演,他们深厚的艺术功底、高超的表演技艺、悦耳、震撼人心的管乐声将全场观众带入了美妙的音乐殿堂,获得了阵阵掌声,掀开了文艺演出的序幕;黔南州文化馆带来了舞蹈《为祖国放歌》、萨克斯二重奏《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以其娴熟、专业的演技反映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日益富足的美好生活;贵州应用技术职业学院表演的《梨花雨露》舞蹈则将观众带入了世外桃源,感受了祖国美好的大好河山;服刑人员自编自演的情景剧《回家的路》,讲述了罪犯离监探亲的期间发生的真实故事,反映了服刑人员的感恩之心、忏悔之心,表达了希望通过积极改造、早日回归,报答监狱、社会和家庭关心、关爱的强烈改造意愿。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福泉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张先念及福泉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叶朝文的书法展示,结合服刑人员的太极表演,巧妙地将地方特色文化与传统文化融为一体,反映了福泉监狱新一届党委班子文化兴监和多彩监区文化建设的成果;来自黔东南的苗族女歌手组合“阿音坊”演唱的《醉苗乡》、《苗岭飞歌》如天籁之音,让大家感受了大山的神韵,赢得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最后,福泉监狱民警表演的百人大合唱《安全护航》、《监狱人民警察之歌》充满激情和豪迈,充分展示了监狱民警无限忠诚于党的监狱事业,为保一方平安无私奉献的坚定信念,将演出活动推向了高潮。
不一样的监地合作
新一届党委成立以来,监狱立足实际,开拓视野,走出去,请进来,积极争取地方优势,大力引入社会资源,着力从小城镇建设、维护稳定、罪犯教育、安置帮教、脱贫攻坚、党团建设等方面加强监地协作,不断推进了监狱工作的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今年以来,针对部分罪犯存在着经济、民事、刑事等法律问题,加强法律援助,增强罪犯守法意识。3月12日,“贵州省福泉监狱、福泉市法律援助中心法律援助工作站”在监狱教学楼正式挂牌成立,通过开展工作,解决了部分罪犯的实际问题,增强了罪犯的守法意识,也为监管安全与稳定提供了保障。立足扩大协作范围,通过沟通、酝酿,在本次开放日活动中,监狱与福泉市委宣传部、文化和旅游局、文化艺术联合会、司法局、省司法警官学校、致远人力资源有限公司现场签订了《书香福泉•国学讲堂》、《福泉市文化馆福泉监狱分馆》、《福泉市图书馆福泉监狱分馆》、《文艺工作站》、《法律讲堂》、《理论调研•实训基地》、《刑释就业推介》等7份协议书,为监狱进一步开展文化兴监和深化监地交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不一样的亲情会见
本着改造一名罪犯,挽救一个家庭,和谐一片社区,维护一方平安。在监狱本次开放日活动中,罪犯《离家探亲》小品刚一结束,主持人点二监区罪犯杨X上台,让他谈了春节期间监狱开展罪犯离家探亲活动的感受,接着,邀他和大家一起观看盘州电视台制作的《回家的路》短片。画面那干净整洁的乡村水泥路,一栋栋漂亮的楼房……,让杨犯觉得既熟悉又陌生。当画面出现他日夜思念的老母亲时,他直接惊呆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当听到大屏上母亲的呼唤、嘱咐时,他才突然回过神来,确信画面上出现的就是自己的亲人和被翻修一新的家!
紧接着,台下的一位女嘉宾领着一个11岁左右的小姑娘走上舞台,当主持人问杨犯认不认识这位小姑娘时,他盯着这个带着陌生与期待交织眼神的小姑娘,再次茫然不知所措。当听到一句“爸爸”稚嫩的叫喊,随即孩子含羞地走上前紧紧地抱住他时,杨犯最终认出了这是六年多未曾谋面的大女儿,巨大的惊喜宛如天降,让他久久不能回过神来,泪流满面。

原来,杨犯因重男轻女,亲手杀害刚生下来的二女儿,被法院判刑入狱,家人一直不能原谅他,妻子忿然抛下4岁多的大女儿离家出走。入监6年多,父女从未谋面。
为了连接久违的亲情,解开孩子的心结,促进孩子健康成长,本次开放日前夕,监狱与杨某家庭所在地领导取得联系,了解到该犯家庭比较贫困,是政府重点帮扶的对象,近年来在政府的大力帮助下,他家的经济情况、住房条件等都有了极大的改善,何伟监狱长专门指示相关部门,利用监狱开放日和”六一”儿童节这个契机,开展一次特别的亲情帮教活动。
在当地领导的大力协助下,通过到杨某的家中和孩子读书的学校采访,将他家的变化发展、孩子上学的情况和母亲、女儿对他的牵挂等录制了成了短片发给监狱,才有了开头的这一幕。
为进一步缓解大女儿对父亲仇视、怨恨、敌对的情绪,借助面对面交流以拉近双方距离,增进父女感情,消除孩子心中的隔阂,培植该犯家庭责任感,随后,监狱特地为杨犯安排了亲情餐。亲情餐中,杨犯在对女儿嘘寒问暖,对家庭现状了解的同时,对自己罪错的作了掏心置腹的忏悔。毕竟血浓于水,浓浓亲情割舍不断,女儿最终谅解了父亲的罪错,冰释了前嫌。
结语
如何让社会了解监狱,让监狱走向社会,福泉监狱一班人深思熟虑,广泛听取意见。监狱工作通过向社会延伸,打造监地深度协作,借助开放平台向驻地政府机关、社会团体展示监狱不被了解的一面,让社会各界了解了监狱的方针政策,感受了监狱干警教育、挽救、转化罪犯的艰辛和努力,更重要的是彰显了新时期监狱机关的执法自信。通过努力,监狱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悄然改变,“龙昌监狱”这个称谓正逐渐淡出,“贵州省福泉监狱”才是它的本名。